高中化学说课稿【五篇】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合性、
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整理了
高中化学说课稿【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课题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模块
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
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水平。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
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充足的
空间。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
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
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说目标说课教案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
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度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实验综合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应
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体现性质差异决定鉴别方法差异的
同时,很好地注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
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
按照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致,持
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
决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表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
作出合理选择为出发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
问题”、“表现先行,寻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
索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实验论证”、“创新优化,持续
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其主要教学内容与设计意图简述如下。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视频报道,提出“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的问题;通过NaNO2样品表现和NaNO2用途说明,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鉴别法来避免这类中
毒现象发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所应注重的学习方向,使课堂迅速进入一
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
景之中,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
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列的预期行为,并逐步将预期行为转化为
实践行为,使实践行为与准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
【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焰反应法、气体法
(与NaOH固体反应)、显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法(与pH 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
【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
过先给学习者表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为新表现
材料的学习提供一个观点的框架,这样有助于智慧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教学过程】通过对NaCl与NH4Cl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研究,我
们能够思考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根据物质的物
理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差异
等三方面。
【设计意图】在分析固体NaCl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归纳
提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从个别到一般,从具
体到抽象的升华,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提供了上位概念与规则的
支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辅垫。
【教学过程】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知
识储备?(表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搜索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展示所写的科普小论文),投影表现NaNO2和NaCl的性质对照表。
【设计意图】通过查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学生了解
NaNO2的性质,它既提升了学生搜索、接受信息的水平,又培养了学生
分析、处理信息的水平。性质搜索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展
示,不但表现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教学过程】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学生分组讨论,初步形成简要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实验操作,必需综合考虑
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信息、评价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水平,从而优
化其思维的迁移、发散、收敛品质,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
得出的实验鉴别方案。
【教学过程】对学生设计的典型理论鉴别方案,师生共同实行从实践视角的可行性评价,并分组进入方案实践(四人一组,实行有明确任务的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
【设计意图】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水平,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设计的合理性、简约性、安全性、可行性,凸显实验的“动”的功能,也彰显实验的“静”的功能(实践对理论的评价功能)。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实行物质鉴别,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必需掌握一般的鉴别流程。在此基础上,思考物质鉴别在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存有一定区别?
问题4:建筑工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食盐和工业盐?
【设计意图】知识的达成,水平的获得需要持续的总结、持续的训练、持续的思索,并反璞归真,让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回归生活,再次调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和才智,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成功与喜悦,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
【教学过程】总结:验证与探究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传统、现代方法;局部、整体方法;基础、综合方法是沟通具体鉴别方法与物质组成、性质的桥梁,这些方法虽然在使用时一定存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现象,但其独立知识、水平的构建应即时融入化学学科的完整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