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导学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题
《相见欢》《如梦令》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背诵四首古诗。
3.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
4.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学法指导
预习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 法
以学定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师生互动、教师精讲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3、4)
一、导:导出目标,预习抽检,情境导入(估时5分钟)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徜徉诗海,信手拾贝,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远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更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动……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古人诗语。
二、学:自主独学,对子互学(估时5分钟)
1.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2.朗读诗歌《相见欢》《如梦令》,理解诗意。
《相见欢》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到扬州。
《如梦令》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三、讲: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教师精讲(估时15分钟)
1. 诗词鉴赏:
《相见欢》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
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的嘲讽,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如梦令》这首小令,为词人早期所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为“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流露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显示了词人忘情的心态。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至此,词突然结束,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2.主旨归纳
《相见欢》: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如梦令》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结:课堂小结(估时5分钟
1.教师小结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五、测: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估时10分钟)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板书设计
五、如梦令赏析教学反思
六、学生反馈
参考答案
1.  C
2.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分)
(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香洒满关山,以形以写无形的声音。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
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答对两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