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作者之身份,和对景、环境的感受。“溪亭日暮”所写之景及“沉醉”所写之情,既是“常记”的理由,又是“常记”的内容。词人对“溪亭日暮”之景“沉醉”之情,是以“常记”二字拉开的记忆,在这记忆之中蕴涵了几许无可名状的感喟。如梦令赏析
“兴尽晚回舟”说的是当太阳落山,黄昏逝去,诗人尽兴而游,流连忘返,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将
小舟划进了藕花池的深处。用“晚回舟”交代了“兴尽”的时间和“回舟”的原因。“误入藕花深处”的“误入”二字将诗人沉醉于美景、物我本无间、游戏于山水花木的惬意舒适以及那种不见“归来路”的流连忘返的一幕写得既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丰富。“藕花深处”暗示了溪亭之边的荷塘景绝佳,“深处”二字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画意。“争渡”之“争”,写尽了当时“误入歧途”、满怀惊惧、力图“急转弯”、“拨乱反正”的急迫情态。“惊起一滩鸥鹭”一句写出了鸟受惊飞起的画面,烘托了诗人情绪的变化由悠游自得到惊起疾旋的转变过程。
这首词在艺术上之所以给读者以整体美感,除了语言晓畅、用意无痕之外,还有一个表现手段上的特——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通篇未见精雕细琢的字面,也未见寓意深刻、令人费解的典故,整个画面素雅、清新、朴实、自然令人感叹不已。词的上片一目了然,下片颇见雅致。整首词令人读来赏心悦目。
在历史背景方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间。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美好的时光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心中波澜起伏,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总的来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美好回忆的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藕花深处的景和自己的情感变化,李清记传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女性词人的才华和魅力。同时,这首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了女性文学在男性主导的传统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