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首词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在雨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如梦令”、“忆仙姿”等。
2. 昨夜雨疏风骤:昨晚的雨虽然不大,但风却十分猛烈。这里的“雨疏风骤”是形容夜的宁静和美丽。
3. 浓睡不消残酒:形容酒醒后仍然昏昏欲睡的状态。这里的“浓睡”和“残酒”都暗示了词人的心情和状态。
4. 卷帘人:指侍女。
5. 海棠依旧:指海棠花仍然在。
6. 绿肥红瘦:这里的“绿肥红瘦”是指绿叶茂盛,花朵凋谢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逝去。
7. 知否,知否?:是词人询问的语气,意思是“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译文:
如梦令赏析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词人年轻时期。那时她还是快乐的,又是酒醉的,又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活泼女子,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忠诚憨厚的书童(卷帘人)。然而几年以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词人南渡,颠沛流离,丈夫病死,再加上其它等等的变故,使她的命运充满了苦难。她后期(南渡以后)的词充满了血和泪,愁与恨,黯谈与悲怆。而这首词所反映的,只是她早期生活中的一点小小插曲。
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美丽、高贵和青春,同时也是女性美的象征。而在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较早,她独自生活,生活艰辛。因此,她对美好的事物和回忆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担忧。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可能正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
诗词赏析:
在这首《如梦令》中,李清照选取了一个非常细腻的日常场景——酒后的清晨,询问卷帘人的海棠花的情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而她选择在酒后的清晨这个时刻,也透露出她对生活的某种逃避和无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述的是一种风雨交加,浓睡酒醒的状态。这里的“雨疏风骤”和“浓睡不消残酒”,都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生活情感和感受。“雨疏风骤”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浓睡不消残酒”则象征着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扰时的逃避和醉生梦死。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李清照通过询问卷帘人海棠花的状况,来表达她对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内心的敏感。“海棠依旧”这个回答,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回应:尽管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但生活依然继续。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的乐观和坚韧,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后的这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里的“绿肥红瘦”,是作者以花喻人,表达出人生起伏、盛衰无常的哲理。同时,“知否”二句也是对前面“风雨”、“酒”等意象的回应和总结,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词人在雨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清照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她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困扰时的坚韧和乐观。词人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才华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