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教育善若水 桃李不言下成蹊
作者:郭裕嘉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4
        在现实生活中,伟大的事业往往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持之以恒。恒则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余秋雨曾说过,山的哲学是不知日月,水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在千千万万的工作中,唯有教育工作应该葆有水的品质和水的情怀。细想正是如此,老师们总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涵养包容着学生;他们也总是以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感化着学生;他们更是以细雨斜风、润物无声的姿态在关爱着学生。在默默负重中前行,在无声无息中守望就是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于是便有了蜡炬成灰,于是也便有了大爱无言……
        1989年的秋天,在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相对还十分薄弱的年代,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学有所成,满怀着一腔热血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在泱泱渭水之滨扎下根来,这一干就是二十九年。二十九年弹指一挥间!不过,对于他而言,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渴望、曾经的追求,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他,就是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教务主任熊亚军。
        心怀农村教育 情系留守儿童
        在农村教育以民办教师为主力军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像熊亚军这样的师范毕业正规军,是农村教育急缺的新鲜血液。在参加工作之初,熊亚军年轻有为,无疑是三尺讲台上的佼佼者。他心系家乡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时刻不忘教师本,对自己的每一届学生都认真细致、关爱有加。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的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路途远,安全意识又较为薄弱,因此他们面临着安全方面的种种隐患。针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情况,熊亚军克服各种困难,于2008情系六一儿童节前夕率先在渭南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学校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开设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亲情视频,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想方设法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建立了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陪伴中成长,以此来弥补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短板,也让他们能走出孤独和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