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水》单元的第二课,前面第一课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无无味的气体”等知识点。学生在本课中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并仔细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本课的水沸腾探究是个递进的过程,因此教材呈现了3个有层次性的活动:
1、聚焦环节通过观察图片现象和相关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2、探索环节利用两个依次递进的活动,探究水沸腾的现象。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
3、研讨环节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对水沸腾过
程的变化有了全面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水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明确在正常压强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时水温一直保持100℃。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学情分析
生活中,3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见过沸腾现象,但很少有仔细观察的,只有较为模糊的印象,例如: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水温度的变化等,缺少对该过程具体的认知。我对将要执教的三年级同学进行谈话调查,有90%的同学见过沸腾现象,在回答“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时,10%的学生不能作答;65%的同学生只能答出一个变化现象,20%的学生能答出两个变化现象,5%的学生能答出三个变化现象。学生提及水加热过程中变化现象情况如下图:
对于3年级的学生来说,酒精灯等试验器材是第一次接触温度计测量水温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因此这些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是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着重于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形成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情景引入,出示课件:汤圆图片
提问:今天妈妈不在家,爸爸决定晚上煮汤圆吃,你知道煮汤圆的第一步是什么吗?
(预设:学生回答烧开水)
提问:你烧过开水吗?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冒白气,水会变烫等。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水加热活动(预设20分钟)
活动一:预测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预设:(1)学生可能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的气体等;(2)学生可能用画图的形式表达。)
  设计意图:设置预测这一环节是在短暂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后,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用图画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评价。
活动二:自主实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安装实验器材呢?
(2)用ppt展示实验装置的图片,认识各个实验器材的名称及其作用。
(学习完实验装置的名称及其作用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3)结合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学生观看视频后,复述如何使用酒精灯,其他同学共同补充。教师演示酒精灯点火与灭火的
方法。
(4)结合ppt,学生学习测量水温的方法。
(5)实验活动提示。
(6)
  设计意图:在该活动中,面对众多新的仪器,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但酒精灯的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视频、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酒精灯的构造,并且演示点火与
灭火的方法,使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1)小组间进行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Ⅰ、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Ⅱ、水在沸腾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提示:观察水中、水面、水面之上的情况)
  (3)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时间
0
2
4
6汤圆的图片
8
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变化(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水沸腾时的观察记录表(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水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研讨:提升认识(预设15分钟)
1.问题: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问题: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开始沸腾?
  (预设:正常压强下是100℃。)
3.问题: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杯底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4.学生自主实验:将塑料袋套在盛有沸腾水的烧杯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我们看到袋子变大了,内壁出现了小水珠。)
  说明了什么?
(预设: 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扩大,最后水蒸气又会变成小水珠。)
  设计意图:学生实验完毕后,对于“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的回答是杂乱的,不完整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进行交流时,具备一定的条理性,并且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拓展(预设3分钟)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吗?
  设计意图:课堂中,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加热的水面上有“白汽”,许多学生会误以为这就是水蒸气,通过这一问题,可以巩固第一课学习的有关水蒸气的知识。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温度变化趋势:水沸腾前,水温上升得先快后慢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学生对水的沸腾并不陌生,会有一定的感知,因此在实验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谈话调查,了解他们的前概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我并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观察水沸腾过程的具体变化情况。这样既为后面的总结实验结果打好了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