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比较,促进知识系统化
——《常见的量》教学改进与思考
教材简介
《常见的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数与计算”板块中的一节复习课,这节课主要复习小学阶段的的六大常见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和货币(人民币)等计量单位。主要解决各计量单位的进率和同一种量不同单位的互化。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错例
错例一:
2.4=  )时(  )分
错解12.4=2)时(4)
错解22.4=2)时 ()
错例二:
用你的数学书(    )本拼起来封面面积接近1平方米.
A、100本  B、32本  C、12本D、2本
错解:①A    C
错例三:
2.05dm3=(      )L=        ml
错解:2.05dm3=(  2  )L=    50    ml
原因分析
错例一:
1、错解1,学生不知道时间单位的进率,只简单地把原题中的数据进行了拆分。
2、错解2,学生把“(  )时(  )分”理解成了“(  )时(  )时”。
错例二:
选择A的同学:1平方米有点大,我想书的本数也应该有点多,所以选了100本。选择C的同学:我不知道怎么做想想100本、32本太多了所以选了12本。
①显然学生在头脑中没有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清晰表象。因此估计面积大小的能力比较弱。
②不能通过有效地计算来解决此类问题。
错例三:
通过访谈,学生都说没有看清题目,把“2.05dm3=(    )L=        ml”误看成“2.05dm3=(      )L      ml”,所以出错。确实,在批改时,我只在“2.05dm3=(    )L=      ml”下画了一条横线,这些学生马上恍然大悟,一次订正通过。
教学改进思考
小学阶段常见的量由于数量较多,要让学生有效的建立各个单位的大小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各单位间的互化,并形成一定的方法。我觉得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寻各个单位的合理参照物,帮助建立单位大小概念。其次要让学生对常见的量进行分类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各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最后要合理运用各种单位,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教学改进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各个常见的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2、 构建常见量的知识系统,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会运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学生的数感体验,使学生对常见的量的计量单位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预热,猜身高和体重。
一、 激活经验,揭示复习主题
1、 欣赏图片
师:美好的事物让人陶醉。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
解读信息
师:当我们带着数学眼光,再去看待这些图片的时候,除了“美好”的感受,还能获得“数学”的滋养。
(课件补充如下信息)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
安昌古镇一日游的门票为50元。
数学书封面大小约为2平方分米。
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50毫升。
一部手机所占空间约是65立方厘米。
兰博基尼跑车百米加速大约只需3.5秒。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条信息知道了跨海大桥的长度,那么,其他几条信息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依次板书:长度、质量、面积、体积(容积)、时间、人民币、
2、 揭示课题
师:长度、质量、面积、体积(容积)、人民币、时间,是生活中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常见的量”总复习。(板书:总复习)
二、 理清脉络,优化复习内容
1、 明确方向
师:对于“常见的量”,你觉得应该复习哪几个方面呢?
(学生回答引出:量的含义、量的单位、量的应用)
师: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咱们一口一个,吃不成胖子,因此这节课我们就复习三项内容。
(板书:含义  单位  应用)生齐读
2、 思辨“含义”
(1) 梳理:你觉得这六种量中,哪些量的含义容易混淆?
(学生大多会提到“体积”、“面积”和容积)能想个办法清晰区别“体积”和“面积”这2种量吗?
指出:一个是平面的大小,一个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现在能区分清楚了吗?还有不清楚的吗?
(2)练习:下列成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哪一种量?
师:老师有些词语,当你看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能联想到这边的哪些量?
A、庞然大物(体积;形容非常大)
B、一望无垠(面积:形容面积宽广)
C、转瞬即逝(时间:形容时间过得快。师:有没有形容时间长的词语了)
D、近在咫尺(长度:距离近)
E、轻如鸿毛(质量:轻)
师:6个量里,谁还没有被说到?(人民币)谁能来来举一个跟人民币有关的词语?
一字千金,一诺千金,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3、明晰“单位”
(1)梳理:这些“量”的单位分别有哪些?进率是多少?请大家先静静的想一想。(1分钟后)为了理清各种“计量单位”及其进率,课本P120上给我们提供了一张比较完整的表格。认真阅读表格内容,对自己感觉陌生的单位和进率,尤其要加倍留意。(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2)反馈:(课件出示)
每相邻两个(  )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师:谁能根据刚才的复习成果,把句子补充完整?(学生补充:“质量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
师:为什么不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又为什么不行?时间单位呢?
体积单位: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升1000→毫升
质量单位:吨1000→千克1000
人民币单位:元10→角10→分
长度单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时间单位:年12→月28293030→日24→时60→分60→秒
(3)解决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进率。
师:你觉得这些常见的量中,哪些量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
以厘米到分米,平方厘米到平方分米,立方厘米到立方分米的进率为例,课件演示他们进率为什么是10、100、1000 。
(4)典型错例:
昨天老师请大家做了几题练习:
6分米=(  )米=(  )毫米
3.6公顷=(  )平方米
3千克50克=(    )千克
2.4=  )时(  )分
2.05dm3=(      )L=        ml
你觉得哪几题容易出错?(课件出示前测结果统计)你能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来提高正确率吗?
(5)练习:根据进率进行单位转化。(作业纸)
375=    )时;3.02=    )吨(    )千克;125=  )时;2050=    )千米
    )米;4.6=    )千克;
    )平方米=7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复习“应用”
师:掌握了“常见的量”的相关知识,我们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里,老师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请任选一个进行解决。(独立解决,集中交流)
(1)安昌镇中心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上午7:40——11:00,下午1:05——3:35,请计算你一天在校的学习时间一共是多少?
(2)这个月20号王老师去超市买了30千克大米,一家人每天平均吃1200克,这些大米大约可以吃到什么时候?
(3)每袋榨菜重80克,每盒榨菜装100袋。现要运走700盒榨菜,用一辆限载5吨的卡车能装下吗?
三、理解应用,提升复习效能
1、课堂小结
2、强化练习
(1)判断题:倒计时3、2、1后手势表示
A、每年都有12个月,每年都有365天。    (    )
B、2.3小时就是2小时30分。            (    )
C、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D、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1公顷。(    )
E、200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  )
F、一张课桌宽52厘米。 (  )
G、17时45分也就是下午5时45分。(  )
H、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  )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I、一米的3/4和3米的1/4一样长。(  )
J、2年5个月=25个月 (  )
(2)开放题:
出示:5>6>7,5000=5=0.005有什么想说的?你能想办法让它成立吗?
5(        ) > 6(        ) > 7(        ) 
5000(        )=5(            )=0.005(          )
3、 拓展欣赏:同学们,你知道在这么多的“国际计量单位”中,哪个单位是最早确立的呢?不妨猜一猜。(学生猜)老师告诉你,是“米”。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关于“米的产生历史”的小资料。(配乐播放)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
~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矩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