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
1.填空。
    杜甫(712—770),字_______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________,世称杜少陵。唐代________诗人。曾任左拾遗、华州寺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其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又因其在诗歌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心忧黎民、胸怀天下的品格,博得了“________”的美誉。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________为主;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了________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有《杜工部集》。
答案: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沉郁  《诗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辚辚(lín)                戍边(shù)              荆杞(jǐ)
B.干云霄(gān)                霜鬓(bìn)              埋没(mò)
C.把锄犁(bǎ)                啾啾(jiū)              戎马(róng)
D.涕泗(tì sì)                潦倒(liáo)              危樯(qiáng)
答案:A
提示:A项中“荆杞”的“杞”应读为“qǐ”。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弓箭各在腰      行人:出征之人。
B.县官急索租          县官:官府。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当做客人。
D.危樯独夜舟          危樯:高高的桅杆。
答案:C
提示:C项中的“作客”指“流落他乡”。
4.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青海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登岳阳楼》颔联历来以意境宽阔宏伟见称,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富有这种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6.阅读《登高》一诗,你觉得下两联中哪个词最能概括上两联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7.这三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答案:5.“坼”“浮”二字。“坼”即裂开义,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是何等宏丽!这两个字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不仅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
提示:此题宜扣住“意境宽阔宏伟”的提示,选择这两句中最能表现这一景物特征的两个字,扣住这两个字所展示的意境,加以赏析。
    6.是“悲秋”。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有动有静,意境悠远清冷而肃杀;猿“啸哀”,于啸声中听出“哀”,正是作者悲凉的心境使然;鸟“飞回”,对于“常作客”的诗人来说,更是一种沉痛情感的触媒。“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落叶飘零,江河消逝,想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作者悲从中来。所以“悲秋”二字,最有概括性。
提示:回答此题要对上面两联中的景物进行具体分析,感知景物中表现出的人物感情,再从下两联中选择词语进行分析。
    7.共同特点是:老病、孤独、伤感、穷困、关心国事,这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登岳阳楼》一诗中“亲朋无一字”——孤独,“老病”——年老,“戎马关山北”——默思着国难家仇,“凭轩涕泗流”——感伤;《登高》一诗中“常作客”——孤独伤感,“百年多病”“霜鬓”——年老体衰,“艰难苦恨”“潦倒”——因时世艰难而身处逆境;《旅夜抒怀》中“老病”“飘飘”“一沙鸥”等更是分别表现了诗人的老病、漂泊无依和伤感。
提示: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通读这三首诗,可以从外貌、体质、年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等方面入手,概括出诗人在三首诗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8.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
提示:诗中表现战乱的信息甚多,“戍鼓”“分散”等均与战争有关,选择其中的两句填入横线处即可。
    9.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提示:诗句所写的并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0.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10.“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提示:意象是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我们可根据这些物象的特点结合
诗歌内容推测它们形成的意境。比如“片云”中的“片”、“孤月”中的“孤”,呈现出的是一种凄凉孤独;而“落日”“秋风”则又给人以雄壮、开阔之感,它们表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11.提示:此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2.(2007宁夏高考,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杜甫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答案:④①③②
提示:承接霍金的弱项身体状况引出他的强项“思维”,然后说他在“思维”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最后说到其成就的影响。
    13.杜甫一生漂泊,暮年心情最为惨痛。然而在杜甫的眼中,景象却总是那样雄浑壮阔。这样的景象特征一般是表达喜悦之情的,可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却感觉到一种“悲”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以壮阔之景写哀痛之情”的手法,《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这三首
诗都采用了这种手法。请你使用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提示:应是一段写景的文字,所选择的意象有的能显示出雄浑壮阔,有的能透露出哀痛之情,两者通过对比突出一种“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