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 读后感
《登岳阳楼》是中国唐代杜甫的一首名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建中元年(公元712年),其背景是杜甫回到洛阳后在岳阳楼游览时,咏史吟风,作下了这首豪迈气势的诗篇。登岳阳楼 杜甫
这首诗以作者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之美,回味吴楚之风的场景作为开篇,之后又述及岳阳楼上堂高宴,同伙才子们自由畅谈;最后则痛斥了安禄山的农民起义给带来的深重祸害。整首诗构思独特,气势恢宏,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与《登高》等名篇,奠定了他作为治世之才,同时神韵飘逸与文采瑰丽的地位。
通过这首诗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面对湖面,凭栏远眺的豪情壮志;亦可感受到他面对同龄人的自信和豁达;还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时代悲愤的情感表达和义正言辞的谴责。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对荒凉山水的叹息,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都表达了杜甫执着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杜甫这首诗以壮美的诗歌语言表达了他对湖光山和祖国山河的深情追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悲情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这种关怀之心、仁爱之情,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杜
甫那深沉人类情感,同时也体现出他这位伟大诗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性格特征。这首诗对人生的态度、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于国家发展规划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