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唐诗英译(以唐诗意象为主)
——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探讨
吴玉立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中华古诗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唐诗佳作流传下来,国内外学者希望将这一宝贵财富翻译过来,已取得可观成果。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用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探讨唐诗意象英译。
关键词:跨文化;唐诗意象;意象派;交际翻译理论
作者简介:吴玉立(1993.3-),女,满族,讷河市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71-02
引言:
唐朝在诗、书、画各方面成就显赫,最瞩目的文学成就是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诗作风格各异,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但总体不如唐,唐诗是中国古诗巅峰。
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国内外研究唐诗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中研究唐诗的缘由
跨文化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得体地交流。目前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推广中国古诗时,翻译唐诗尤为重要。
(二)唐诗意象与西方意象派
中国古诗历来重意象,其表现形式多样,严谨的格律和特殊的句法造成意象间的联系词可完全省略,只剩意象的拼接。尤其是唐诗,向来偏景物描写,唐朝诗人擅长“化景物为情思”,运用意象遂成为达情的手段,从而令读者更好地领略诗的意境。
意象主义运动由英美诗人发起,“绝不使用任何无益于呈现的词”,将思想感情溶在诗行中并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但意象派停留于客观的意象呈现,反映纯粹的感觉或体验,追求意象结构本身,不是超然境界,因而缺乏中国古诗那种辽远意境。
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同一意象的内涵在中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本文作者将对权威资料中搜集的相关译文进行分析,在探讨唐诗意象与西方意象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过程中,给唐诗译者和爱好者以启迪。
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plum blossom
彼得•纽马克,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其基本翻译策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意象的理解不同,不能把唐诗意象和西方意象派随意等同,尽管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但若把语义翻译放到首位去考虑,可能无法让目的语读者完全领略唐诗意象所负载的深层意义;
交际翻译多采用归化、意译、地道翻译。所以作者认为交际翻译理论在唐诗英译中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不否定语义翻译在唐诗英译中的积极影响。
三、跨文化下以交际翻译理论比较、分析唐诗汉英文本
交际翻译也属于翻译的“中庸之道”,既不像编译那么自由,也不是逐行译那般拘谨。唐诗意象经过交际翻译转换后,才能被英语读者正确理解。
(一)比较分析王维《杂诗》选句英译本:
唐诗英译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符差异,进而引起的一系列思维方式的不同,如:
来日依窗前,寒梅著花未?
维特•宾纳的译文:
Was the plum,when you passed my silken window,
Opening its first cold blossom?
许渊冲的译文:
Did mume  blossoms in face
Of my gauze window blow?
美国汉学家、意象派诗人维特•宾纳用“cold plum blossom”表达“寒梅”。从信息传递角度看能完整体现寒梅意象,也符合西方人对梅花的普遍认知,且诗句语流顺畅、语义清晰;虽然宾纳是意象派诗人,但他又反对意象派所持的“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他的译文经交际翻译所倡导的意译策略指导,表达出王维的思想感情,尤其是“my”和“first”更加突出诗人“我”想从对话人“you”那里了解故乡的急切心情,也更好地表现出“我”对家乡及亲友的深切思念,诗意表达很明确。与之相较,许渊冲将梅花译成“mume blossom”,虽未及“plum blossom”通俗,但却更精准。西方人士常把梅、李和杏混淆,常以“plum”一词
翻译梅,但此字实为“李”。许也许更在意保留唐诗形式,未明确 “mume  blossom”指“寒梅”,让读者在领会诗的意境时缺少了点意象感。所以宾纳采用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提到的归化与意译,接近了读者,但忽略了保留原作风格的翻译要求。而许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异化,在保持原诗作思想与风貌的同时力求语句顺畅,一定程度是用归化法补足的结果。由此得出启示:唐诗译者在着重考虑纽马克交际翻译时,以其为纲不代表不考虑其它 行之有效的翻译理论,灵活进行交际翻译才能形神兼备。我们可将宾纳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结合许的精确翻译,改进后译出cold mume blossom——既能明确“梅”到底为何物,又能把“寒”字表达的真实感受与心情展现出来,目的语读者就能像源语读者一样充分理解中国传统“寒梅”的表层含义与诗人王维借这一意象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交际翻译理论下李白《长干行》英译的跨文化要素
(下转第73页)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