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纤云弄巧)解读
目录
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艺术手法
2.《鹊桥仙》赏析
3.秦观《鹊桥仙》解读
4.漫读《鹊桥仙》7.文艺青年秦观
8.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9.为自己写下挽词的秦观
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艺术手法
一、善于用典,含蓄古雅
秦观善于以才学为诗,对典故的运用如臂指使,意境浑圆一体,意脉连贯。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
首句“银汉迢迢暗度”,便化用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传说织女星居于银河之北,牵牛星则居于银河之南,“迢迢”则说明两星的遥远状态,“河汉”即银河,秦观在化用时并未直接采用牵牛织女作为名词,而是别出心裁的采用了“迢迢”二词,借以说明两星遥不可及的状况。
次句,“金风玉露一相逢”,其中“金风玉露”一词出自李商隐的《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其意思为碧绿万顷的银河畔边本为约会之处,为何要苦等到金风玉露的七夕之时才能相会呢?反映了李商隐苦闷难以释怀的疑虑,语境悲伤寂寥,但秦观在化用时则将其中的低沉悱恻之意荡除,续接“便胜却人间无数”,化用赵理《七夕》“莫云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借此焕发新的光芒,歌颂理想圣洁的爱情。这与当时宋朝男尊女卑的情感观念截然不同。
第三句中“忍顾鹊桥归路”,“鹊桥”摘自《淮南子》中“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但这里的意象联想却反其道而行,“鹊桥”的搭建本来是为了织女与牛郎相聚所搭建的,取自《诗经》中的诗歌《鹊巢》里所阐述的“鹊巢为家庭”之意象,代表着为分离者相聚的意象特征。且桥本身便具有化阻隔为坦途之功效,具有跨越地理、心理的引申意义。而秦观将“鹊桥”这一爱情纽带裁断,进而赋予了更深的爱情深意。《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反用了“鹊桥”意象,将“鹊桥”比喻为“归路”,是离别之意象,使得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总体而言,秦观虽然在此词中多次引用典故,但却无零乱堆砌之感,语句间尚未明显言说的意境也凭着典故的原有之意或者典故本身相联的句意表达出来,如“迢迢”便是典故中本身
便有的遥远之意,“金风玉露”则取自其所勾连的句意,“鹊桥”则反用了诗歌的兴寄传统,具有着含蓄古雅的风格特征。此外,秦观词中对典故的运用也是造成“淡语有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接受审美的角度而言,用典是对原有文本美学价值的二次运用,在读者阅读感受时由于情感的构建主要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因此不会觉得其中的情感爆发唐突直白,给人一种含蓄凝练之感。
二、工于炼字,情感细腻
秦观的诗词多有精工之语,但却少有匠人之气。这与秦观生平经历及当时宋朝整体的环境多有关联,秦观为了在诗词中寄托情感,但又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在诗词中要么用典,要么在字词运用时多加斟酌,使得情感不着痕迹。且秦观作为集唐宋文学造诣一体的大成者,秦观在炼字上还追求变化美,灵动美,在继承的基礎上有所创新。除了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有所体现外,还在于其诗歌中的炼字极富想象力。
首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中的“弄巧”“传恨”“暗度”颇有巧劲。这句词主要描绘七夕时的美景,词人仰望天空,看见形态各异的云彩,随风变化为此联想到织女正在天上编织云彩的场景。由此得出“弄巧”二字,而又因为佳人无法陪伴,距离遥远,因此只能彼此互相挂念,通过飞驰的流星来传递情思,“传恨”二字新颖且贴切让人感受到牛郎与织女间的情感哀思。“暗度”则说明牛郎与织女在七夕之时已经赴会,实质上也反映了两人的约会其实是一种“摆不上台面”不被认同的恋情,一方面阐述了其恋情的状态,同时也为两人的神仙伴侣增添神秘彩。
第二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胜”字是转化感情的关键所在,在世俗中人看来,牛郎织女唯有在“金风玉露”时节的七夕这一天才能相见过于惋惜,但是秦观却不与世人同流,反而觉得仅仅是这一天的见面便比得上世俗中的庸俗爱情,“胜”字直接突出了作者对纯洁爱情的歌颂,立意高远不染俗气。
第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字,将织女与牛郎分别时的场景非常细腻地描写出来。作者发挥想象,将相见时间的流逝及两个约会时的美好以“水”“梦”二字带去,再以“忍”字进行特写,将分别时的情绪全盘托出,令人动容。
此外在末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秦观运用了重叠词来丰富词曲朗诵时的节奏感,补充词调的音乐性,让词的情感特征更加凸显。其中“朝朝暮暮”为词作增添了画面感,将时间的流速具体到早晨、夜晚,使得词的内涵更加深邃。两人若是彼此相爱,又何必在意每天的朝夕相处呢?这刚好又对应了第二句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进一步说明了神圣的爱情比庸俗的情趣更为可贵,抒发了自身对感情的议论,增加了词的内涵。
三、专注情致,议论抒怀
秦观诗词用语清新,脱离艳、俗之气,专注情致。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有所评论:“秦少游词,
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秦观写诗清新自然,无论是对哲学理趣的阐发,还是对纯洁情感的追求,在语言表达上多回归到真挚的情感抒发之中。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虽有凄婉缠绵之意,但在语调上颇为明快,这与其后期创作风格不尽相同,给人展示了其清新明朗的一面。
此词中虽多有议论之处,却与宋朝“以议论为诗”的“理趣”特不尽相同。宋诗极为推崇“以文为诗”,主张运用文学典故、文字议论来阐发自身的观点,以议论说理。而《鹊桥仙》(纤云弄巧)与典型的宋诗不同的是作者的议论是包裹在情感抒发之中的,一方面秦观词长于唐诗,气韵饱满,善于抒发情感;另一方面,秦观词汲取了宋诗的养分,注重运用典故,精工细腻,因此在写词时虽有议论之语,但是秦观依然会用真挚的情感来使得诗歌韵味悠长,消除枯燥的阅读体验。
2.《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是词牌。词牌并不是题目(可能最初是),它们只表示某词的平仄、字数、句数、韵脚等。后人把每一词牌的平仄、字数、句数、韵脚标示出来,成为词谱,按照词谱写词,叫“依声填词”或“按谱填词”。“鹊桥仙”调最初是咏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藉鹊桥相会事的,故有此名,此后作一般词牌用。该词牌仄韵,双调,五十六字,十句。前后各五句,都在三五两句用韵。前后片结尾七字句,多用上三下四句式。秦观以此牌咏本事,在该此牌作品中最有名。
词的上片开始是以举首仰望的角度来观望那海空澄碧的夜空画面。淡云轻风,星闪烁,使人感到秋天
的天空是那么晶莹澄澈,廖阔明静。这高远幽深的境界给词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细长柔美的纤云,缕缕如丝,浅淡若絮,悠悠然飄浮在浩淼如海的碧空。词人宦海沉沦的怨恨,人生坎坷的况味,一下子被这静谧深邃的氛围所触动,那贞静而孤寂的织女的形象,以及她终日织杼的苦闷生活,和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熔铸默契。因此那忽而飞逝的流星引起了词人的无限感慨。
“纤云”,纤薄的云彩。“飞星”,流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暗度”,夜幕沉沉,星光微茫。“金风玉露”,借金秋时节的景,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上片的意思是:秋云纤薄,并在不断飘动中变化出繁多而巧妙的花样,这让人联想到,那是织女灵巧的双手在不停
地织着美丽的锦缎。再看银河两岸,织女牛郎两颗星不停在闪烁,似乎蕴含着无限怅恨;流星飞逝,在传递着他们天各一方、经年不见的离愁别恨。在秋风飒飒、白露初降之时的一次相见,分外珍贵,胜过人间的无数次相见。
词的上片是写“佳期相会”,词的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
下片,前三句展开想象,词人设想织女牛郎相会于鹊桥的情景。开端作者以“流水”形容柔情,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缠绵。然而,“别恨长长欢计短”,愈是情深意厚,就愈加感到韶光苦短,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然而逝;那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却成了他们离别的归路,鹊儿行将远飞,归路也就断绝,怎忍心回顾她那踽踽独行返归的身影?一
个“忍”字,把他们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也达到了无可遏止的地步。秦观不愧为大手笔,他并没有沿袭时俗陈套,以凄婉低沉的情调作结,而是笔锋突转,另辟蹊径,以高尚的境界迸发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对牛郎织女纯洁爱情的歌颂赞美。
作者认为两情的长久与否,并不在于能否朝暮相聚。这种看法胜过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永远相爱不相离”为最高愿望的爱情境界。但与苏轼中秋词《水调歌头》相比,苏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月有阴晴圆缺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继而又将手足情扩大而为“月常圆,人长久”的美好祝愿,境界涵盖了友情、亲情、爱情。因此本词不及苏轼中秋词的境界博大高远。
总观全词,上下两片共十句,每片的前三句是写景、抒情,后二句是议论,就艺术技巧而论,写景的句子倒并不怎么突出,而议论的句子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上片的议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抒发感慨,下片议论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正是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使这首词流传久远。
秦观是婉约词著名词人,词风多婉丽纤柔,委婉含蓄。而这首词却表达感较直白,但他的词风俊逸精妙,情韵兼胜,同样有很好的体现。
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诗词何止千万,但这首词却以她的情真、韵美,流传千古,感动着无数重情的男女,使之吟诵并追求纯洁、真挚、永久的爱情。
3.秦观《鹊桥仙》解读
关于七夕节的经典诗词《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多以咏牛郎织女
相会事。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曾引起许多诗人为之写诗咏词,但大多是借以诉说离别相思之苦,或抒发愁怨之情的。如:《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无法相聚的痛苦推到了极致。杜牧的《秋夕》,“天阶夜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更把宫女们空虚无言的哀怨描绘得细致入微。而秦观的《鹊桥仙》却把这个悲苦的民间故事翻出了新意,把追求耳鬓厮磨、朝夕相守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更体现了他们爱得真诚,爱得热烈,爱得天长地久;而不表现出离别之痛,也即是境界之高。
《鹊桥仙》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开篇两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就叙述了隔河相对的织女和牛郎准备赴会的情景。一个在“弄巧”而成多姿多彩的纤云,准备穿它去赴会;一个正急切地飞渡银河,赶去赴会,“恨”字流露出久别的怨恨。这一工整的对偶句不仅交代了时间、环境、人物和事情,也把人物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银河迢迢暗渡”情节进一步展开,叙述了他们长途漫漫,宵行赴会的情景。“金风
玉露”是写景,在秋风白露的背景下,织女牛郎相逢,这不正烘托了纯贞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吗?我们从这一景物中,又可以看出词人对他们爱情的高度由衷的赞美。这上阕主要写织女牛郎迢迢万里,银河暗渡时急切和欣慰。下阕写织女牛郎相见如梦,难舍难分的情景和他们两心相印,长久相爱的誓言。这下阕一开始,词人便托情于物,“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水”字,上承“银河”,一个“梦”字,上承“传恨”,此二句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相会时那种好似长流不断的银河水那样纯洁的柔情和相逢时的惊喜之情。此中没有久别重逢,互诉衷肠的具体描绘,但这一切又都在这两个生动的比喻中,越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便越不忍心分离,怎能忍心回头看那“鹊桥归路”!一个“忍”字,便把无限辛酸,难分难舍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相见时梦一般的惊喜,将要分手时的难以忍受,就是这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那么,这到底是悲还是喜呢?上下两阕末句议论性的词句做了很好的回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议论性的句子与全词抒情的风格似不相合,但这里的议论浸满了词人的深情,且与前面的写景、叙事、抒情融合得非常紧密,因此,这充满哲理的议论性的词句也就具有强烈的抒情彩,使全词升华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提高了词体的品格。并且在写法上词人把写景、叙事、抒情、议理融为一体。更主要的是词人写出了二人的短暂与永恒,更侧重写爱情的永恒。牛郎与织女每年只能相会一次,真可谓太短了,但只要两情久长,爱到永远,那无数个短暂相见,当然会远远超过“人间无数”。这里的关键在于两情久长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