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探讨“双减”环境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主要有教之有道,学之有效,以帮助同学们打牢基础,突破重难,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实现优质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双减”
引言
2021年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就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提出建议。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挑战:一方面是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要减少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因此,如何更好地落实好“双减”目标,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作者本着“教有道、学有效、助课堂减负增效”,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教之有道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单位时间内能获取更多知识与能力,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教材与学情,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设计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切实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1定准目标
怎样定准教学目标,这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其实《课程标准》为老师们制定古诗词教学目标已指明了总的方向,背诵优秀诗文时,要注重在吟诵中体会感情、展开想象、感悟诗文大意,要大致领会诗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感受作品感受。为此,教师首先要通过问卷,测试等形式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了解,从而明确具体学段目标,其次要细读统编教材关于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单元导语并从中抽取本单元人文主题及单元要素,最后依此来制定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于一炉的古诗词教学具体目标。如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通过诗分别表现春节,七夕和中秋等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感知春节等民俗节日是最重要的。所以,
本套诗歌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引导学生透过诗歌认识传统节日与风俗,感受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也就是说,只有当老师心里装着《课程标准》、眼睛里装着单元要素时,才能够正确把握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从而使设计教学时不走弯路。
1.2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安排特定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它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之内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优化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把教学重点放在文本深处,为语文要素的实施寻支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紧扣意象设计主题,以有关发散小题作为支架,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或者策略去思考,去想象,去探讨,以此来逐步促进教学的发展,最终让学生在逐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山居秋瞑》一课时,其教学目标大体定为“掌握欣赏诗的表现手法和领悟诗的情感语言”,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目标做以下教学设计。把握“空”的形象设计第一问:“空山"里都是什么?“指导学生用圈画法发现”空山“中有”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叶,渔舟”,从而领悟诗意。再设计第2题:“既然写了'空山',又何必写'
清泉','浣女','渔舟'等富有生气的东西?”引导学生边议论边体验诗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让学生边质疑边思考,体验诗人以动衬静,以静促动的表现效果。然后设计第3个问题:王维这时本应在朝廷为国效力,但为何要想留在这个'空山'?引导学生链接诗人生平遭际,感受诗人'留在空山,寻求心灵安宁的情感渴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达到由领悟诗意向感受诗情转变的目的。可见,老师紧扣主题,梯度推进,让课堂教学逐层推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学之有效
为了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转变学生无效的学习方式,高效利用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方法引导下进行高效学习,进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古诗词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高耗低效源于古今差异,也就是说古诗词离学生生活较远,而古人对于感情的表达方式和现在白话文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听不懂,在许多情况下只能通过机械识记来进行学习。学生若能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则可以改变这种现象,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2.1依律吟诵
《课程标准》第3学段提出:背诵优秀诗文注重从语气,节奏,韵律等方面品味作品内容与感受。古人作诗注重格律,对文字的要求也多是指字音。字音包括音节与声调两部分,音节部分形成韵脚,声调部分反映平仄。古诗词在格律上的要求,使其形成一种特殊的音韵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前,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或者网上资料等方式查阅古诗词格律相关概念,整理出格律诗平仄格式基本句式,再依据具体古诗词套用完成平仄格律划分,以备吟诵。然后,同学们可通过看经典诵读视频来分析这首古诗词停顿节奏和音律平仄等问题,通过慢速朗诵等方式加以实践,最后达到依律诵读和诵读古诗词韵味的目的。
2.2抓诗眼
关于七夕节的经典诗词
诗眼是句子或诗歌中最为精炼传神的词语,通常捕捉诗眼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全诗的内涵或情感基调。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可根据古诗词内容从如下三个切入点抓诗眼,即从反映作者浓厚感情的字和词入手,从对整首诗起统摄作用的词入手,从巧用修辞或动词,形容词入手。如《望天门山》中偏于叙事和写景题材的诗,同学们可以从动词入手抓住诗眼,经过辨析,题中“望”点出诗人的观察点:先远远看去,只见浩荡奔腾
的楚江水像一柄利剑从天门山上劈下,随船行得越来越近,只见江水在此折而回,岸边巍峨青山隔着江对峙,终于船行过天门山时,只见长江江面宽阔,远看一叶孤舟,似由江岸而来。这样,捕捉住诗眼的学生,循着诗人观察的轨迹,似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对诗情画意的领悟便水到渠成。
2.3展开想象
古诗词凝练而精练,有的时候一句话中既有内涵丰富的图画,又有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怎样恢复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图景呢?想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但这里说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的空想,应该有根据。即以小学语文古诗词为研究对象,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的暗示,以具体古诗词为基础,到可靠的基础来进行想象,从而希望能够借助想象来弥补字词之间,句子之间的“空白”,完整地建构出古诗词所表现出来的图景。一般同学们可以用下面两点为基础进行想象。第一,联系古诗词背景展开想象。古诗词产生的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将体现作者产生诗词时大环境特点、时代变化等等,因此学生可以从老师所分析的具体诗句大意中得到信息,撷取古诗词产生背景、捕捉这一“线索”展开联想、再联系真实情况,去体验作者诗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联系诗人生活遭际想象。古诗词作者总是会将个人情感
融入到作品之中,而作者基本上处于“有我之境”,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期间,课前能够积极收集和整理有关作者生平事迹和生活轨迹方面的信息,以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进而努力体验他们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并最终达到和作者产生共鸣的目的,对于自己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场景下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恰当的诠释。
结语
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用心备好课,认真设计好课,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入手精心设计作业练习以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突破困难,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丽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 2022(05)
[2] 贺文芳.古典幽香,乘风飘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课堂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20(09)
[3] 万映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必要性和策略[J]. 新智慧.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