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净明山人
38,941字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师《证道歌》,《证道歌》就是证道的人从内心流出的智慧,他对道的真实体现的证境的一种表现。那么,什么叫证道呢?就是说他的心灵世界和宇宙的道完全相应,就是证道,解和行一致了就叫证道。而证道的真实的状态,他本来是不可思议的、不可言说的。这个歌词,是一种流露,是道人对后人的一种方便显示,其实这么多的话在他的内心里面是没有的,所以说这是对后人接引的方便,才作这么一种表达、一种描述的。下面我们讲文字。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这个“君不见”的“君”字就是代表着佛性、代表着道的根本、代表着每个人当下的觉性,能够听、能够说的,当然这个时候,能够听、能够说的,它是不带妄想、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它是很清净。在这个清净本来的状态,无所见、无能见。因为这个地方见不到,没有相貌、没有东西、没有名言、概念、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能够知、能够说、能够做。
这个“君不见”这三个字就是悟道证道人的根本。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修、有一个境界可以得、有一个相貌
可能见,有颜、有方位、有功能、有什么,这就是外道。比如说,有一个定、一个境界、深和浅、内和外、功夫的高和低、或者光明的大和小,可以去比量的话,这不是道。
因为道的真实的体性就是无相的光明、就是灵妙无相的光明,这是我们宇宙人生里面最奥密的地方,达摩西来就是传这个,它不是言教、不是修证、不是境界、不是神通、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这个灵妙的体性,它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教中所讲的根本也是它,但是它用语言来描述,而宗下以直指而显。所有的修行人的修证也是以它为本,但是他不知道他本来具足、不知道他这个“本”的本来相貌是怎么样,所以他要除妄、除妄来求真,他要用这个心去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定,然后他想获得什么。
但是因为在凡夫、在外道的心灵里面他要追求。追求什么?追求一个解脱、追求菩萨的位子、追求佛一样的境界,那么在佛教里面就形成了“三乘次第”了,有很多的修行方法。他要追求一个道果、追求一个境界,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道果、这个本性在所有的修行功能的根本处,就在这个地方、就在我们的灵妙觉性当中。这个灵妙觉性,它无始以来都是一样的,它是从来没有变化过,但是众生被无明覆盖;外道被他的知见覆盖;罗汉被他的空性覆盖;菩萨被他的菩提心、着相修行、或者说度化众生的慈悲心覆盖,没有完全到那个空灵的本性,不到。
所以达摩西来,它是言教之外,它不立文字,要直指人心,让你见到这个灵妙的觉性,它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赤裸裸的体性。在西藏来讲就是“明体”,在我们来讲就是觉性、就是觉性菩提心,它是本
具的,而这个“君”是万物之君、是万物之体,它是不可见的、不可知的、不相对性的,它就在当下,你能够说、能够做的就是它,但是你却不到它、你无法描述它、无法把握它。但是它就在这个地方,从生至死、从凡夫到佛,都是这个东西在作用。
因为六道的轮廻众生,他迷妄之后,成为灵魂或者神识;罗汉偏在空上,这个灵知的妙性,落于空性而不能显现作用;菩萨虽然有作用,他在空有两边动荡、变化、分别、取舍,他不能究竟。而这个觉性的体性它是没有生灭、没有内外、没有来去、没有空有两边、没有作为和不作为,它是自然的、法尔的、本来的。它就是这样,它能显现万物,但是它不是万物之源,万物不是作为它的源头来显现,但是它是显现万物的根本。
我们人类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佛性、觉性,所以说,他能够一直显现变化,无穷无尽的未来都是它的作用。那么,这个就是《证道歌》永嘉大师证道最根本的地方,他就亲证了这个佛性。所以说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就是说,他没有相对事物的那种对立的学习、求知、求学、求一个外在的境界,在这里面已经没有了。“绝学”,就是停止了所有外在的东西的追求和有所得。为什么?它是本具的,在觉性当中具有一切。但是,具有一切不等于说已经拥有了一切,因为它在无尽的时空当中永远在作用、永远在流布着。明天的事情,今天不等于说是具足了,但在原理上、在性上是具足的,但是明天要在明天的时候显现,当然也可以显现明天的境界,但是不等于说已经显现了明天的作用。一本
书你没有看过,但是一般对求知的人来讲,他说我要了解它、我要学通它的内容。但对悟道的人来讲,他不是学外在的东西,我要显现它、显现这部书的内容,而这本书的内容是本性所有的,只是我以前没有显现过它,现在我显现它了,就起了它的作用,那么在这种显现情形之下,他不是有所得、有所学的,他不是学东西、积累的,他不是积累了这个文化、知识、经验,他不是积累的,他是显现的,他是活泼体现的一种道。
所以,为什么说‘道无所不在’。因为山河大地、我们人类的文化,一切都是这个我们的灵知觉性显现的,灵知觉性显现了一切,那么一切不就是道么?一切都是道。当然显现的范围、显现的因缘有不同,所以说‘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有差别,不是一致的,不是统一的。他在不同的因缘、不同的众生界,他显现的不同。譬如
说,文殊菩萨显现大智、普贤菩萨显现大行、地藏菩萨显现大愿、观音菩萨显现大悲,那么这四位大士,他显现的都不一样,他们在显现的这个作用当中是不能求同,在这个觉性的体上是不能求异,是无异的。
这个“绝学”就是说,你的心灵里面是圆满具足的,不是向外有所学。也就是说,在这以外没有另外的东西要你去关心、要你去学习,而是不断地显现。“无为”就是说,你虽然说话、做事、运作于你的事业,但在觉性体上是没有作为的,它是不作为。为什么?任何时候的作为在它的上面没有增加一点、也没有
减少一点,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是非、没有男女、没有高低、没有好坏。在这个觉性的体上,绝对是没有的。因为在这个体上没有任何的染污、任何的增加、任何的变化,所以说它是无为的,它没有作为。而我们一般来讲的作为,只是从那个作用的层面、从那个相的层面、从它体性的层面来说的,这个在佛教里面讲叫妙用、道人的妙用。妙用是没有痕迹的,妙用是随时随地变化的,它是称为机缘。机缘的变化,它没有实在性。为什么?一时、一地、一刹那一刹那都在变化,过而不留,它是无法留在这个法界当中的,无法留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的名言概念、一切的感觉、一切的存在,它是始终在无常地变化,也可以讲始终是空的,因为它没有主体,没有一个永恒的主宰者,这是因为在无为的觉性上能够无所不为的显现,那么在道性来讲,得到了统一。但是你没有
所以说,这个无为就是它的体性,它等于是摩尼的宝珠,它是空的,它有清净的光、净相。但是如果外面的光照过它的时候,它会呈现颜、光,这光里面可能有很多的变化,但是对它的体性来讲,始终不变,它没有作为,它没有有意地我要造什么颜、我是什么东西,它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没有这么一个执着,它没有。但是它能够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