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自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⑤      B.⑥
C.⑦      D.⑧
解析:1.A 2.B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流经地区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4.本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具有                                        (  )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解析:3.D 4.C 第3题,由题干可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第4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
黄土高原的范围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6.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解析:5.C 6.B 第5题,骆驼刺的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说明其根系发达,能在较大范围内吸收水分,反映出当地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骆驼刺的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反映出当地蒸发旺盛的自然环境特征,故选C。第6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故选B。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8.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解析:7.B 8.C 第7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发育了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②对应空气稀薄,③对应太阳辐射强。第8题,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是较薄,故C项不相符。
9.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R河大峡谷位于西风带,受西南风影响,大峡谷北壁为迎风坡,有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被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而南壁则是背风坡,降水少。谷底受西南风影响小,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荒漠。第(2)题,R河径流量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加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
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研究人员发现:在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1 000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某些时段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小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他们同时观察到,与下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相比,纳马夸兰多肉植物的叶片更为肥厚。据此完成1~2题。
1.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叶片比甲地更肥厚的主要原因是纳马夸兰地区    (  )
A.热量更好      B.降水更多
C.光照更强      D.风力更小
2.关于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休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南部的多肉植物休眠期更长 ②北部的多肉植物休眠期更长 ③多肉植物休眠期主要在夏季 ④多肉植物休眠期主要在冬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是热带沙漠,全年降水少,纳马夸兰地区部分时段受西风的影响,降水稍多,所以多肉植物叶片更肥厚,B正确。第2题,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多肉植物处于休眠期,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时间长于南部,休眠期更长,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