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知识讲解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位置范围
界线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之间
“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 m以上,世界最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祁连山以东
地面坦荡,从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风力作用强烈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发达,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等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黄土深厚,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貌典型
“坝子”农业,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范围
界线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天山以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气候干旱;内部平坦,沙漠广布(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多绿洲;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准噶尔盆地
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沙漠、戈壁广布;边缘多绿洲,半封闭,西北部有缺口,降水稍多;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
西北倚阿尔金山,北和东北临祁连山,南为昆仑山
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多工矿城市
四川盆地
横断山与巫山,秦巴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
紫土广布;东部多低山、丘陵,起伏大,西北部为成都平原;天然气、井盐等矿产丰富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位置范围
界线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多低地沼泽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
北依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 m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地域狭长。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海拔多在50 m以下,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 m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的“水乡”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命题点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分析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向东南减小   风力堆积作用             B.西北向东南减小   流水堆积作用
C.东南向西北减小   风力侵蚀作用             D.东南向西北减小   流水侵蚀作用
(2)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的生存环境,其中“恶水”是指该区域
A.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水质恶化的河流        B.多沙少水的河流
C.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      D.经常泛滥的河流
(3)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发电灌溉           B.防洪抗旱         C.调节气候         D.拦沙蓄水
【解析】(1)题,读图根据图示地区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所以称为“恶水”。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是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河流建造堤坝是为了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