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位置及范围:   以西,日月山以东,   以南,秦岭以北,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海河上游地区。
2.黄土高原是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其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貌特征是由于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当地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经济)
2)造成当地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的发生。(生态)
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      ”,易产生____灾害危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
4.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    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②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  季,且多   
④自然灾害的多发性:    、塌陷、   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植被:森林到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
⑥地形:平原到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形坡度大。
★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壤、植被、地形、气候要素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外加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400MM等降水量线穿越黄土高原北部,因它是我国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平原与高原、山地、农耕区与农牧区的分界线。所以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上具有过渡性
2)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    利用:采用    的耕作制度;露天    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无计划的建    、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②破坏    :如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3)根本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
5.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在夏季,多台风、暴雨(3)河流:河网稠密,河流众多,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1)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2)能源(煤、石油)短缺,乱砍滥伐(3)有金属多,非法采矿、采石,破坏表土
根本原因: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
6.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     黄土高原的范围 结构,实行            综合发展。一切以   为中心,压缩      用地,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   种植面积;大力开展采煤区的          工作。
7.综合治理原则:即工程与    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相结合;
    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8.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在沟谷,修建_____________和营造________等,即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此谓   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   工程,但陡坡只能封坡植树种草;塬面上,坚持_________,大力___________,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精心选育   、发展   灌和   灌技术、科学施肥,地膜覆盖、深耕改土、轮作套种等,以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3)生物措施(根本):退耕              ,以恢复地表植被;②大力植树种草,实行              结合。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蚀能力。
a处为______,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大力___________b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等高线比较________,在此处可以采取________和封坡育林育草等措施;d处为_____,判断的依据是等高线比较________,只可进行___________;c处为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此处可以修建____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
甲、乙、丙、丁四处,可以修建窑洞的是______,原因是①此处地势_____,不易积水;②向_____,光照充足;③冬季风的______坡,冬季风的影响小。
9.云贵高原的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石漠化多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集中我国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
自然原因:①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慢,岩石裸露,土层薄;②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③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能源少,伐木薪柴;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陡坡开荒;③过度开垦,人多地少,开垦荒地;④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⑤乱放牧,散养牲畜,毁坏林草植被。
应对措施:①水土保持为中心②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护林;③退耕还林;④转变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⑤鼓励公众参与,消除贫困;⑥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10.西北的荒漠化(灌溉农业区还存在土壤的盐碱化)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土质疏松、生态脆弱
人为因素(主要):人口过渡增长和人类活动不当造成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灌溉)
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退化、草场沙化,沙尘暴盛行   
治理措施:(1)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资源问题:①利用和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②适度放牧,限制载畜量 ③避免过度开垦,退耕还草④合理利用水资源,流域内统一管理和调度⑤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防风固沙(3)生态建设:营造“三北”防护林,设置沙障,防风固沙。
11.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绿洲等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降水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合理的灌溉,排灌结合;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12.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