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第1、2框的内容。我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大部分对本课进行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承载“认识区域”内容的以下2条内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另外,本专题还承载中国“文化特”部分的以下内容:
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一节东三省是一个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是教材讲述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的特殊地形区,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重点应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区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节教材分四个标题,即:文明的摇篮(包括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吹来的黄土(包括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严重的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和水土保持。本节教学我主要选取前两个主题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成因两方面进行了讲解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黄土成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八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范围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了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到。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山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视野较窄。
第四部分:教学模式
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学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案引导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合作探究黄土成因;
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环节主要由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学案展示、合作探究、展示达标、总结拓展六大部分组成。
一、导入:一组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导入,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开启思维
二、学案展示(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一般为书本的原话填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为课本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达与合作能力。
      二)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三、合作探究
环节一、定位黄土高原 
(一)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学案(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文明的摇篮1 ”
(二)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学生指图话高原:鼓励学生到板前讲解黄土高原位置、范围,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到讲台前指图讲解或在地形图上动手描一描(如有困难还可在地形图上圈画主要地理事物)。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在图上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环节二、感受黄土风情 
(一)自主学习教材24—25页内容完成:“学案(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文明的摇篮2.3 ”
(二)学生集体交流: 
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 “文明的摇篮”? 
2.说一说你知道的黄土高原上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3.你了解黄土高原哪些富有特的“黄土风情”? 
(三)多媒体展示“古代文明”“社稷坛”“黄帝陵”“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等图片资料,结合学生回答,讲解黄土风情。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文化、革命圣地、黄土风情三个方面认识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积淀,黄河和黄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环节三、探究黄土成因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内容完成:“学案(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风吹来的黄土1、2”
(二)教师多媒体多媒体展示黄土成因的几种假说 
(三)完成“学案(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风成说”的理解。
环节四、认识黄土地貌 
课件展示:几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片及文字解释资料。 
通过读图及文字解释资料,解释塬、梁、峁、川等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说明黄土高原形成是风力作用,地表支离破碎则是水的侵蚀作用。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理解区域内的地理差异,同时为下一课时严重的水土流失作铺垫。
四、展示达标:完成“学案——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
五、总结拓展:
【设计意图】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3、文明的摇篮:古代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布置作业:小论文《初识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系统知识  布置作业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取思维导图式板书,它的特点是: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将知识点编制成知识网,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黄土高原的范围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文明的摇篮
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古代文明
革命圣地
黄土风情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地表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表成因---流水侵蚀(水土流失)
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教学设计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与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习方法,培养情操,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其不足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