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熟读精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积累名言,解题。
1、引言: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点滴积累,受益终身。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些名言吧。
2、课件出示名言,学生读。
3、师:这些都是关于学习的名言,我们还学过朱熹的一首关于学习的古诗是?谁来说一说。来能背的一起背,不能背的一起读。
4、出示古诗。
5、师:好,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朱熹,去学习他的这篇文言文。来,齐读课题。
6、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
师:熟读是什么意思呢?精思呢?整个的意思就是?
7、学生回答后,出示解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两篇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中我们尝试过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还记得吗?(根据注释、查阅工具书、不懂的问老师和同学、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2、师:同学们,其实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反复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书,翻
到21课,反复读吧,注意读
书要求:读到通顺,读到流利为止。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要想把这篇课文读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吧。请一个同学教读。要求:他读得对,大家就跟读,他读错了,大家纠正他。
5、出示句子,抽生当小老师读,其他同学跟读。
6、师: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大家看,前面这三个字都是什么字?(多音字)一定要记住它们在这里的读音哟。第四个字在这里同“现”,这是什么字?(通假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通假字。(出示)谁来帮老师读读?(学生读)现在明白了什么是通假字了吧(明白了)
7、师:请同学们看看,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句子还回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男生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第三句齐读。(出示三个句子)
8、师:嗯,读得非常的准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人的书简极其珍贵,在原来的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的,因此文言文讲求的是一种文章的节奏美,比如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它原本是这样的。(出
示没标点的句子)现在它成这样的(出示句子)下面,请你试着去边读边用斜线画出这段话的节奏,开始吧。
9、师:谁来试试读出节奏,读出来了吗?齐读。(出示画了节奏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师:同学们,在古时候,古人读书讲求的是字正腔圆,由于没有标点符号,读书人要自己断句,吟诵的时候有的会摇头晃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吗?原来他们以肢体摆动的节奏附和读书,这样更容易断句和记忆。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桌一起来读一读,开始吧!
2、出示全篇文章,师: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想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谁来试试(学生读)
嗯,读得很有味道。还有没有同学来展示的?(学生再读)
3、师:还有第*段没人读,我现在有个有趣的提示,我国普通话是1906年首次提出来的,到1956年国务院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想想你现在是一名生活在宋代重庆的读书人,请问你该用什么语言来读这段文字?提出用方言读试试(学生用方言读)
4、师:朱子曾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前我们讲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方法呢?大家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
与朱元思书教案5、师:(出示方法)借助这些方法自主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句子可小组交流,开始吧。
6、师:在这篇文字当中,你有哪些句子还不能理解的,请提出来。谁来帮帮他?
7、师:你理解了哪些句子,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学生反馈。
8、师:看来同学们已理解到了这篇文章了,接下来,请你看看,本文讲到熟读精思,那么熟读的要求是什么?熟读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做到精思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2、3自然段,出相关句子。
师:谁到了?(出示句子)这就是熟读的要求。熟读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读)
9、师:那如何才能做到精思呢?谁知道?(余尝谓~)读书有什么呀?(三到)板书心眼口。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是什么意思(要紧)三到之中为什么心到最要紧呢?(出示句子)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学生回答)(因为心要是不在读书上,眼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专一,记忆就不会持久。)
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该用心学习,尽心做事,因为“心既到矣”,学生接“眼口岂不到乎?”(出示句子)这是个什么句子呀?(反问句)反问句的语气应该读得怎样?(强烈一些)试一下吧。(抽生读、齐读)
10、师:既然是个反问句,我们来把它改为陈述句,谁来?老师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能用文言文说一说吗?
11、师:真不错,老师也写了一句,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对比一下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大家来读一读,哪个句子用在这里更好些?(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你能不能用把这种情感运用到朗读中去呢?(学生读)谁来评价一下?练读
12、师:这句话写在朱熹的熟读精思里,朱熹是在问谁呢?(读者)他还会问谁呢?(问自己)好,我们来问问自己,学生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弄清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了吗?哪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它们的关系?(心到、眼到、口到)对,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统一体,你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同学们,文言文本是语言美好的文章,来,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2、3自然段,并试着背背它们。
13、学生读2、3自然段并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言文最擅长运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比如在熟
读精思中,从读书前的准备到熟读、精思,全文仅仅用了175个字,当然这是节选自朱熹的《童蒙须知》的后半部分。像熟读精思这样优美的文章我国多得数不胜数,例如这些——唐诗宋词、诗经、论语、朱子家训。同学们,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学习学习。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