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9.《竹节人》教案及反思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及反思
11.《故宫博物院》教案及反思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三

9.《竹节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并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作者范锡林作为少年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本文洋溢着少年武侠的潇洒与秀美,特别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兼有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特点,有着简单、纯洁的童真童趣,本文的情境与他们的心境特别相近。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叙述、说明和描写性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学法:
诵读法、思考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方法:
熟练诵读,尤其精彩段落,多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情。在熟练区分五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和描述性语言的区别。联系生活实际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记叙文中为了情感表达上的需要而采用的描写、叙述和说明性语言。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
1、初读,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有没有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讲一讲你与它的故事。(有的讲玩具得来不易,有的讲玩得入迷,有的讲失去之痛。)
今天来学习范锡林的《竹节人》,看作者的玩具得来还算容易,但也玩得超级入迷,也有失去时的短暂沮丧,但却很快化为乌有。让我们一起走进“竹节人”的世界。与朱元思书教案
二、自学检测站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尤其本文中成语较多,要求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可用造句或写一段话的方式进行。
三、竹节人——其人其事
1.本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发现老师偷偷玩竹节人。
2.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
(1)复习表达方式。
(2)情从文中分别出说明性语言的段落和描写、叙述性语言的段落。
(3)为什么记叙文中用这么多说明性语言?(参考教参102页,感受理解说明性语言。)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必做:同步练习。
选做:回忆一件或几件玩传统玩具的趣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观看斗竹节人视频,引入课文。
二、落实基础,梳理情节:
检测一:掌握字词读音
风靡俨然破绽颓然疙瘩卡住挨揍鏖战一绺偃月刀金箍棒
弄巧成拙叱咤风云
检测二:梳理文章情节
学生:()竹节人()竹节人()竹节人
老师:()竹节人()竹节人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本:
1、搜索关于竹节人制作方法的句子。
把毛笔竿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2、分析玩竹节人的客观条件(或玩法)。
四、深入品读,把握情感:
1、品读分析8-19自然段,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举例: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一下课,便得意洋洋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着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2、由斗竹节人部分延伸,引导关注学生们玩竹节人的场面。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五、思考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学生心理发生转变原因。
(沮丧得要命→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