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初中语文《 答谢中书书》
教学三维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
 2.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陶 弘(hóng)景      晓雾将歇  (xiē)   夕日欲颓(tuí)   
与(yù)其奇者
2.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3.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 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思想,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精读
1.自由朗读文章,采取各种形式把文章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交流点拨】
第 1 句: 总领全文 (“共谈”概说人人皆爱,“美”文眼)
第2—5句:具体描绘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
            四时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总括前文(先感叹,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二) 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处呢?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点拨】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峻峭,水的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缤纷的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
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描摹景物的?
【交流点拨】
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光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交辉为动。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交流点拨】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景物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课堂小结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初中语文面试教学设计模版
 教案:《答谢中书书
以下内容专用于教师招聘说课的同学
说教材内容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名篇。学习时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有所体会。
与朱元思书教案《答谢中书书》是作者给友人的书信,其间描写山水,抓住不同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人生志趣。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其他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