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含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开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根底。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
2022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篆刻艺术的开展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古玺(易敞邑圣□卢之□)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秦以前写作“□〞或“□〞。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
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
形、圆形和其他异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朱文玺有的边栏宽广,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觉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秦代(宜野乡印)
汉代是玺印开展空前明媚辉煌的时期。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X于此。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汉印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坦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
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乱,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一再,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打算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汉代(□官泉丞)(官印)
汉代(孙谦印信)(私印)
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觉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制造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记写公文、帐目、书信等内容,在简牍的递寄往来过程中,为了严守X和防□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
玺印,这就是所谓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别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艺术特。
汉代(夷吾)(鸟虫书印)
汉代(齐御史大夫)(封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印章,根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印文曲
屈缭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开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元代(副总领印)(九叠文)
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一些人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渐成风气,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有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开展的重要因素。在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加盖鲜红夺目的印章,使书画作品能收衬托之妙,印章
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人们同时观赏的对象,称金石书画。宋元时代印章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出现了以此为能事的文人和书画家。此外,如宋徽宗赵佶□撰的(宣和印史)、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俅的(啸堂集古录)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元代吾丘衍写成中国
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书画家赵孟□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宋、元的很多私印,也很有艺术性,有的是出自文人之手。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也富有特,已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重视的印章资料和取法的范体。
古代玺印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是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特意的工匠之手。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纳花乳石来刻印。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觉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花乳石易于镌刻,自王冕采纳之后,就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发了新的天地。明代文彭也有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的记载。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为篆刻艺术的开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篆刻流派的形成 明代中叶,印章已开展为独特的篆刻艺术。它从有用品、书画艺术的附属品,而开展成为独立的艺术。篆刻一词原为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的意思,“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汉扬雄(法言)一书中也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也是指作辞赋时苦心孤诣地雕章琢句,后来却成为镌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篆刻艺术在明清两代好手如林、派别繁多。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贯、姓氏、师承关系及其活动地域来命名的。在明代中叶到晚清的近500年中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流派,从而把中国古代篆刻艺术推
向了又一繁荣时期。明代的文彭是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诗书画均传家法,尤以篆刻擅名当代,后来的篆刻家奉他为篆刻之祖。文彭对恢复汉印的传统作出了努力,他的圆珠文印,参以小篆结体,秀丽典雅,最有特;刀法明快自如;章法安排也颇具匠心。他的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由于文彭的倡导,篆刻艺术“一时靡漫,畅开风气〞。文彭一派被称为吴门派。在吴门派中的篆刻家有归昌世、李流芳、陈万言、顾苓、顾昕等人。与文彭齐名的何震,早年师法文彭,后来转而取法秦、汉玺印,在篆刻上制造了多种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何震一派被称为徽派。属于这一派的篆刻家有梁衷、吴忠、程朴、金光先、胡正言等人。明代苏宣、甘□、朱简、汪关等人也都能各树一帜,自创新派。
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
明代何震:(听鹂深处)
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为前所未有。清代初期以程邃最为出,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制造性。他的
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根底。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绩X当属丁敬和邓石如。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
与朱元思书教案
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8人的继承和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这8位篆刻家也称为西泠八家。其中的钱松能突破浙派藩篱,章法时出新意,刀法切中带削,富有立体感,成绩最大。自丁敬之后,在篆刻艺术开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个开拓者,兼善真、草、隶、篆四体书。他的篆刻,早期师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响,初以小篆入印,后又参以石鼓文、汉碑篆额等笔意,为印外求印开拓了新的途径。因邓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称为皖派,又称邓派。清代末叶的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其中最能传邓派衣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他的印婀娜多姿。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晚清的篆刻大都笼罩在浙、皖两派之内,毫无新意。其它像翁大年、王石经、胥伦等人的篆刻,虽然功力很深,但一味追踪秦、汉,终嫌缺少制造性。只是赵之谦、胡□、吴昌硕、黄士陵这几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
以高度的制造性使清末的印坛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赵之谦,书画造诣精深,篆刻曾出入浙皖两派。他不仅借鉴秦、汉玺印,又以碑刻文字入印,形成了他篆刻的多种风貌。他的白文印端庄,朱文印秀丽多姿,能在刀石之间流露出笔墨情趣。他刻的边款也别具一格,突破了前人窠臼,总算建树了赵派的地位。吴昌硕是清末艺坛的巨擘,他对诗书画印都有精深的造诣。其篆刻从浙皖两派诸家入手,也曾取法邓石如、吴熙载,后又致力秦汉玺印、封泥、古陶文,把石鼓文的笔意风采融入印中。他擅长钝刀硬入,刀法冲切兼用。在他的篆刻中,寓秀丽的意趣于苍劲古朴之中,被后人尊为吴派,对国内和日本的印坛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一流派的传人很多,其中赵石、陈师曾为佼佼者。黄士陵篆刻初学吴熙载,后转攻秦、汉玺印,尤喜用金文入印;章法处理颇具匠心,离奇错落,很有趣味;刀法也刚健雄奇,刻印往往不加修饰,也不主张残破。他的篆刻平正朴实,寓拙于巧,在清末印坛中异军突起。由于他客居广州最久,对岭南篆刻家影响最大,有人把黄士陵的篆刻名为黟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