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了解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①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②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③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点拨]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
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②[点拨]程朱理学四个特点
(1)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4)对儒家学说有集大成的作用。
[点拨]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辨析]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
③[思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发明本心”以求理。
——陆九渊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陆九渊认为宇宙本原是什么?心学是如何求理的?
提示:本原:“心”。方法:“发明本心”和“致良知”。
[辨析]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
(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核心必记]
[史料印证]
材料一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解读:材料一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朱熹主张“先观后悟”,即“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即“内心反省”。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思考: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二者有本质区别吗?
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对点巩固]
1.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解析:选B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认为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
[核心必记]
1.消极
(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等观念。
2.积极
(1)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与朱元思书教案
[史料印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