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头
授课内容:幻灭的情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授课班级
11小教班
授课时间
2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 识 目 标
素质(情感)目标
1 熟读课文,训练学生抓住行文线索分析课文能力。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提炼景物物的特点。
3 讨论分析文章心理描写段落,体会学习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1 了解秦淮河的历史。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的背景。
3 掌握相关的写景方法。
4 了解记游散文的特点。
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民族文化繁盛地的历史沿革。
2.引导学生根据心理描写来理解朱自清先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朱自清及作品创作背景,了解秦淮河的历史。
2.  诵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教学方法
朗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分析探究法
能力训练任务
1.学生介绍朱自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学生介绍秦淮河的历史。
3.朗诵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二、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第一阶段: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首名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边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写的是哪吗?(秦淮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小船去领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美景。
第二阶段: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一、学生介绍关于朱自清极其创作
1.朱自清生平 :(1898——1948)江苏东海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在江苏、浙江等地教书。
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31年留学英国一年。
40年代末期成为民主主义战士。
2.主要作品
长诗:《毁灭》
散文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主要思想: 诚挚美好的襟怀,严谨认真的作风,执着人生的沉痛隐忧
艺术特要点:善于刻画  平和细腻  温柔敦厚
二、学生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
    1923年夏天作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后写了同题散文。
这两篇散文写于“五四”革命风潮刚刚过去三四年的时候。当时,随着革命的深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比之“五四”当时来,整个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由于新的革命高潮还没有到来,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茫茫,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样:“到了‘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彷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即使外形上有冷观苦笑与要求享乐和麻醉的分别,但内心是同一苦闷彷徨。走向十字街头的当时的文坛只在十字街头徘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这两篇同题散文当可印证这一点。
三、学生介绍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
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
第三阶段: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美
1、默读品读
2、划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3、指名读学生喜欢的段落
第四阶段:作业
品读文章
教学后记
一、教案头
授课内容:幻灭的情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授课班级
11小教班
授课时间
2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 识 目 标
素质(情感)目标
1 熟读课文,训练学生抓住行文线索分析课文能力。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提炼景物物的特点。
3 讨论分析文章心理描写段落,体会学习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1 了解秦淮河的历史。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的背景。
3 掌握相关的写景方法。
4 了解记游散文的特点。
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民族文化繁盛地的历史沿革。
2.引导学生根据心理描写来理解朱自清先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分析文章写景的特点。
2. 分析文章心理描写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分析探究法
与朱元思书教案
能力训练任务
1.学生诵读1-5段,分析写景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心理描写段落。
3.归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二、教学设计
第三、四课时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
第二阶段:课文分析
1.结构
课文以第6段为限,分两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以及同行的人。第2段介绍 “七板子”及所承载的历史。第3段写游览大中桥以及内秦淮河段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历史秦淮河的神往。第4、5两段介绍游览秦淮河最热闹的一段,抒发了对现实秦淮河的欣赏。
第二部分是对沦落风尘的女子的同情以及道德感悟。
2.  很有特点的景物描写。
(1)学生寻作家着力描写的景物。
明确:船  灯  水  月
(2)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并概括它们的特点。
明确:    船:有情致
            灯:朦胧
秦淮河    桨声灯影(行文线索)(板书)
            水:清艳
            月:清隽
第三阶段:学生讨论分析6、7段心理描写
(1)出描写心理的语句
(2)用流线图标心理变化
明确:踧 不安——窘——拒绝——抱歉——不足——憧憬——浓厚的不足——落寞——幻灭(板书)
第四阶段:归结课文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特点。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的形象里。
(2)是一篇纪游性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浆声灯影”为行文线索,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
(3)文章贯串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在开始的游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从容品味,赏心悦目,陶醉于秦淮河入夜的景,并且在描绘灯光、水和月光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
注了进去。而后,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着了难解的纠纷”,文章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作者的心绪起了变化,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现自己“幻灭的情思”中,为读者造成了一个回味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