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地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运用资料、图片、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很好融入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努力使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学情分析
    高一是由初中到高中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审美欣赏能力,在本词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此时的学生爱国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应注意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熟读全诗,把握词的情感脉络,品味其音乐美。
    3、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背诵全诗,再现诗歌意境,感受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品质。
    教学重点
    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领会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全词的意象特征和品味个别字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与朱元思书教案
    1、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知道那些关于秋天的诗歌?
    学生自主发言。
    2、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同学们总结的这些诗词,发现大都是诗人抒发悲伤情绪的,再看我们所处的秋天是不是也很容易引发感伤情怀啊!所以我们知道“悲”是秋天的一个鲜明特征,然而的《沁园春长沙》却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彩绚丽的秋景图。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另一番风景。
    二、播放词的朗诵,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要求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三、背景及简介。(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一:“时代背景”和“介绍”)
    四、介绍关于词和词牌名的常识。(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二:关于词的文体知识)
    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1、全班学生诵读→教师点评→教师范读
    2、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词描绘了几幅图?
    明确:
    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六、欣赏解析,品味语言。
    (一)独立寒秋图:
    1、让学生将开头三句词的正常语序调整好,并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明确: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2、分析“独立”一词。
    明确:"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二)湘江秋景图:
    1、这一节的统领字眼是哪个字?(看)
    2、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3、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明确: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慢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俯视)
    4、在描写这些景物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对比手法
    颜对比: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动静对比:层林尽染与百舸争流
    动作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5、提问:哪些词用得好?并说明理由。
    明确:遍→红之广;尽→染之透;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6、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自己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7、此时,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
命未来,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谁主沉浮?"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全班齐读课文,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入词的下片学习。
    (三)峥嵘岁月图:
    1、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承接过渡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
    2、"忆"的是何内容?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中?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何思想感情?
    明确:忆的是往昔"峥嵘岁月";具体表现在中间七句,由"恰"字统领。这七句形象地概括
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及战友们以天下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四)中流击水图:
    1、学生品读最后三句,然后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2、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彩。
    二、下片小结:
    下片,采用了总分结构来描写。先总写"峥嵘岁月稠",再具体描绘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后再选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画面来描写,抒发了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