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难点)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和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播放视频——美丽的富春江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的独具特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知识链接
1.简介作家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3.文体知识
骈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句式上,以四六句式
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二、整体感知
1.解释题目
与:给;书:写信。
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2.朗读课文。
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缥.碧(piǎo)湍.急(tuān)夹.岸高山(jiā)
轩邈
..(xuān miǎo)泠.泠作响(línɡ)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yuān)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
横柯.上蔽(kē)有时见.日(jiàn)
(2)读出节拍。
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等。
(3)读出韵味。
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3.疏通文意
借助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山是同样的颜。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三、知识积累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称赞,允许,或许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停止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直视无碍:动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表示多
4.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