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曹刿论战》
  曹论战一、文章内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语音
  刿(g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g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四、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及、普遍
  五、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六、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七、一词多义
  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2、师: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属: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4、牺牲:牺牲玉帛( 为国牺牲(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九、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十、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细说原委(举出1例,即可得2分)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分)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从请见的原因。
  C齐师伐我中的是攻打的意思。
  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 不设统一答案。(合理解释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
  3)望其旗靡——
  *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0、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