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溲马勃第38卷第1期2020年1月
CHINESE HEALTH CARE
中华养生保健
传播学认为,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大体分为两类,即科学共同体内部传播和科学共同体与大众间的传播。科学共同体内部属于学术的传承,
最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传播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文本语言、体态语言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通过第三方媒介进行传播,在古代主要是书稿、诗歌以及民间祭祀活动等形式[1]。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
对古代中医药知识的大众传播进行梳理,勾勒出我国古代中医药知识传播的大致情况。1口头语言
语言产生以后,
人们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眼神等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是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掘地为穴、构木为巢,营造自己的栖身之所;衣皮羽、学用火,抵御严寒与野兽,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与卫生保健相关的信息广泛传播。同时,
人们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将辨别食物、药物、毒物的知识一代代口口相传。《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灾,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2]
其中一个“教”字,体现这种言传身教的信息传播过程。即便是文字产生之后,
言传身教由于简单、便利、形象、快捷的特点,依然是古代各种科学技术向大众传播的主要方式。
街谈巷议是古代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大众传
播方式。传播的内容大多是通俗易懂、众人关心的话题。古代疫病流行频繁,由此民间出现种类多样的
预防疫病流行的方法,既有内服药物、饮食调理之法,又有外用涂抹之法;既有焚烧或佩戴香薰制品的方法,又有桃符、咒语之类的无稽之谈。街谈巷议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聚谈形式,
由于传受双方某种程度上的匿名性和变动性,传播通道的临时性和非正式性,传播活动往往会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进行[3]。这种特点也决定必然会有虚假信息混杂其中。正如《庄子·外物篇》中“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任公子钓到一尾大鱼,这条鱼在街谈巷议的流传过程中,大到可以将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一带的老百姓都喂饱的程度。因此,街谈巷议尽管是古代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但其传播医学知识的科学性也有待甄别。
成语故事多由民间口口相传而成,
其中也穿插很多常识性的医药知识。《史记·佞幸列传》
记载:“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4]
后世遂以“吮痈舐痔”
来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其实,古代用嘴来吮吸痈肿并不全是卑屈媚上的意思,其中还包含痈疽患处需要及时拔除脓血的医学常识。《贞观政要·仁恻》又有记载:“太宗征辽东,攻白巌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
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动。”[5]
由此可见,
及时清除脓血已经是大众皆知的疗伤手段。又如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
医师之良也。”[6]
其中的“牛溲马勃”成为民间成语,后世借此比喻卑贱而有用之材。牛溲,即牛尿,是车前草的别名。马勃,是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虽为至贱之物,
却均是上好的药材。这些与医药相关的成语虽有引申意思,但其本意都是医疗实践经验积累获得的科学知识。
民间故事不仅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
也折射出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在构建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化途径。
名医故事建立在古代医生真实事迹的基础上,在口口相传的流传过程中,被逐步演绎、
夸摘要:古代中医学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中医药技术的内部传承,还有中医药知识、文化、精神、技术、思维在大众中的传播。受时代发展的限制,医药文化在大众传播中,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文本语言、体态语言,以及第三方媒介,包括书稿、石刻、诗歌以及民间祭祀活动、民俗民风等形式。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古代中医药知识的大众传播方式进行梳理,勾勒出我国古代中医药知识传播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01-0008-03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甄雪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医学史教研室,北京,100029)
·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
“基于文献梳理的古代医学启蒙模式研究”(2018-JYBZZ-JS013)。
作者简介:甄雪燕,女,博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医药文化发展史。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