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愿》音乐学分析
《玫瑰三愿》是黄自在1932年创作的,由龙七所写的现代诗为词。黄自是我国二十世纪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数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作曲家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创作中,以声乐作品为主,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她的声乐作品中最为出的。
词作者龙七原名龙榆生。他曾在上海国立音专教授文学,是位非常著名的词人。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他回到闸北旧居,看到闸北一带被日本军大肆破坏,感慨万分,淞沪抗战停战后,见校园里的玫瑰凋零,景物全非了《玫瑰三愿》的词以寄感慨,黄自马上把它谱成了一首声情并茂的艺术歌曲,不仅经常在当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至今还是许多声乐演唱家的保留目。《玫瑰三愿》是黄自创作的最著名的一首抒情歌曲,也是他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此类作品还有《春思曲》、《思乡》等。1933年,黄自将这三首作品以《春思曲》为名,作为他的第一本歌集,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玫瑰三愿》是一首通谱体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玫瑰的音乐形象,采用小提琴和钢琴的双重伴奏,整曲分为上下阙,E大调6/8拍子,上阙开头两小节运用了模进手法,“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前两句重复,但在感情上第二句更为激动。
两句中多用连音符号,增强了歌曲的抒情性和艺术美感,第二句第十二小节中改为9/8拍子,首拍达到了本曲第一个高音,突出“开”字,变化音#7加强了玫瑰幽怨的情感,此小节运用了
十六分音符的连音及6度跳,带有花腔的炫技,上阙在伴奏中采用了柱式和弦,强调了每个字的感情性,最后结束在主和弦的上行琶音上,自然引出下阙。
下阙讲述了玫瑰的“三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两句是一个二度下行模进,以中强起音,过渡到弱句,为玫瑰的“三愿”酝酿了感情基础,两句分别出现了上6度跳,充分展示了声乐的演唱技巧,并把歌曲推向高潮,“我愿那红颜常好不调谢”,“三愿”感情升华至强,在第23小节,出现了上十度跳的最高音,达到了歌曲的高潮。
凋零的玫瑰
“三愿”的旋律性强,感情饱满,伴奏为上行分解和弦,有力的将情绪推到顶点,结尾渐弱,第26小节“谢”字为延长音9/8拍子,进行到末尾句,第九度起音,“好教我留住芳华”,歌曲在哀怨和柔美中结束。
此曲节奏缓慢,旋律悠长,是专门为声乐演唱所谱写,有助于对气息的训练,同时对演唱者情感表现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作品中,表情记号十分丰富,每一句都有强弱的对比和速度的变化,节奏偏自由,需要演唱者在发挥时更注重感情的抒发。在上阙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模进,力度与感情都逐渐增强,展现玫瑰绽开的绚丽与多姿。下阙以激动的情绪来抒发玫瑰的愿望,此处暗指在日本军队的蹂躏下,祖国河山受到摧残,社会妇女们在这种环境
下所遭受的煎熬,是她们对社会现状不满所发出的强烈控诉,“二愿”以温柔的口吻讲述了玫瑰的心愿,表现出女性的柔美,让人为之怜惜,“三愿”的力度增强,展现的是玫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本曲的一个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强烈愿望。
《玫瑰三愿》在伴奏上采用小提琴和钢琴的双重伴奏也是30年代作品中所不多见的,黄自是音乐专业创作人,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和他自身的勤奋,为他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作品开头是钢琴伴奏的多声部柱式和弦,为了增加音乐的美感和女性形象的展现,采用小提琴的柔美音加以混合,也使演唱者更投入的进入状态,这首作品的伴奏织体写作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是十分突出和优秀的。
《玫瑰三愿》的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具有影射的意义,在那个动荡的时局,暗指社会年轻妇女的内心愿望:免受社会恶势力的摧残,。歌曲在诞生的十年间一直是声乐演唱和教学的重要曲目,直至今日也仍然是声乐训练的必修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