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咱们讲了项梁和项羽叔侄,斩杀了会稽郡郡守,高举起反秦大旗。这一集呢,我们讲讲张良遇到了一位神秘高人,从此开始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开挂人生,那么,这个神秘高人是谁呢?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张良求学
黑夜朦胧,夜风阵阵,一个人影急匆匆地奔向下邳(pī)城的城门。这人是谁?为何神匆匆?他呀,就是刺杀秦始皇,却误中副车的那位刺客——张良。
此时,他乔装打扮了一番,原本白净的脸,抹上了一些黑灰,下巴上还粘了几道胡须,唯恐守城士兵认出自己就是嬴政所通缉的刺客。
此时,城门刚刚开启,张良是第一个出城的人。
“站住!你是何人啊?为何天不亮就出门呐?”
这守城士兵一只手持火把靠近张良的脸,目光锐利,另一手则握着铁剑,剑身泛着寒光。
张良心里忐忑不安,毕竟通缉自己的画像还贴在城墙之上。他微微低下头,将脸隐藏在黑暗之中,他沉着声音说:“小人姓张名韩,乃是教书先生,与人清晨相约在城外见面,劳烦大人行个方便。”
“哼!你行为古怪,甚是可疑!来啊,抓起来!好好给我搜搜!”
这张良为什么冒险,天未亮就要出城呢?这件事要从十天前说起——
话说,张良在博浪沙刺秦失败后,乔装打扮来到下邳城,隐姓埋名,居住在这儿。下邳城里聚集着许多原来楚国的才子,他们对秦灭楚国心怀怨恨,反秦之心最为坚定。张良希望能在此处结交到楚地的豪杰志士,一同谋划灭秦大计。
这一天,张良散步到城外的圯(yí)桥,此处山水奇丽、林木清幽、清风徐徐、流水潺潺。
但满怀心事的张良无心欣赏,他自言自语道:“我藏匿于城中已有数日,不知何时才能一展抱负。”
他走上桥,只见一老翁坐在石桥栏杆上。这老者身穿褐粗布衣裤,脚上挂着布鞋,布鞋随
着他的腿摇晃着、踢踏着。他眯着眼,口中哼着什么曲调。突然,他脚尖一挑,“啪,扑通”左脚上的鞋子飞出去,落于桥下的水中。
张良正要从他身畔经过,只听耳边传来一句:“小子,下去把我的鞋给取上来!”
张良心说:“这是跟我说话吗?”
“您说什么?”
老翁抬眼瞅他,神有些不耐烦:“你,去!去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张良盯着这位老者仔细看了看:“我不认识您呢?”
顿时心中升起了一团火:“这老者真是无礼,我与他素不相识,为何要这般指使我?”
他本想扭头离去,可见这老人家已是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不免生出了恻隐之心。他走到桥下,将那只鞋捡上来,摆在老者面前。谁料,老者竟然翘起脚:“替我把鞋穿上!”
张良看着老者裸露的脚上皱纹林立,脚趾上布满老茧,一咬牙:“罢了罢了,老人家腿脚不利,我年轻力壮,何必与他计较?既然已经捡上来,那就帮老人家穿上。”
于是,张良手托鞋子,单膝跪下,小心翼翼地替老人穿好了鞋。
老翁捻着胡须、微微点头:“哈哈哈……孺子可教也。五天后清早,与我在此相会。”然后他站起身来,负手离去。
张良张子房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呆呆地看着这老人远去的背影。
这老人行事怪异,非同寻常。张良好奇心顿起,他真的想知道五天之后会发生什么。
五日之后,天刚亮,城门开了,张良起身直接来到约定地点,谁知,老翁早已立在桥头。见张良到了,老翁嗤之以鼻:“哼!岂有此理,与长辈见面,竟然来迟?五日之后再来罢!”这老翁“啪嗒”一甩袖子,依然负手而去。
张良心中觉得憋屈:“说好的清早相会,我来的还不够早吗?啊!你的意思不但来的要早,还要在你之前到。”
可张良转念一想:“长幼有序,既然和老人相会,就应该是让年轻人等老人,不能让老人等年轻人呐。”
就这样,又过了五日。这一天。鸡刚打鸣,张良就起身顶着星辰,来到了城门,这个时候,城门刚开,才发生了之前被盘查的那一幕。
士兵上下搜查了张良,没有任何发现,又见张良神如常,言语间十分沉着。于是,打消了疑虑,放他出城了。张良快步赶到圯桥,可这次,却还是晚了一步,老人大发雷霆:“你竟然才来呀,啊?回去!再等五日!”
张良刚要开口争辩,老人竟又是拂袖而去。说实话,张良心中有些恼怒,老人像是在戏耍自己;另一方面,他更加好奇,总觉得老者有重要的事情相告。这老者,不断地提早到达约定地点,一定是有意为之,看起来,像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到了第四天,张良啊,干脆不睡觉了,趁城门没关,他半夜就赶到了圯桥。张良心想:“我不走了,我就在这桥上睡一夜,看你还能不能赶在我前面!”
果然,在半夜,这老翁竟然缓缓踱步而来,这次他看到张良早早等在桥头,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张良的肩膀:“年轻人,理当如此啊。”
这老翁从袖中掏出了一本书,说:“此书乃老朽编写,却一直未能到传人。我见你恭敬有礼
、心善意诚、胸襟豁达、不拘小节。若你能通读此书,可为王者之师呀。十年之后,定有一番作为。”
张良激动地接过这本书,如珍宝般捧在怀中:“多谢!学生定爱惜此书如同性命!只是不知您高姓大名?学生日后如何与您相见呐?”
“哈哈哈,十三年后你再来见我吧,我是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
语完这话,老翁离去,再也没有出现。天亮之后,张良见此书封皮上写着几个大字——“太公兵法”。他如获至宝、反复读诵,后来啊,张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辅佐刘邦推翻秦朝,还帮助刘邦成就了天下霸业。这神秘的老翁自称是“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所以被后人称为“黄石公”。
鸿门宴故事好了,宝贝儿,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就讲完了。这也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张良进履”,在《凯叔西游记》里边,凯叔也给你讲过。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头在故意刁难张良啊?其实啊,他是在考验张良的德行,也就是人品。我们老说“学生都想一个好老师”,其实啊,最好的老师,他最想的是好学生。只有好学生才能继承他的思想,才能把他的思想发扬光大,你
觉得黄石公是不是像一个人呢?有没有一点像在渭水河边直钩的姜太公呢?这两个老爷子表面上都在河边钓鱼、甩鞋,但是,他们真正想做的是人。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自己后半生可以共同打拼的朋友,黄石公的兵法应该说是一把利刃,这把利刃交在坏人手里,就可能为害一方,交在好人手里,就可以匡扶正义。所以黄石公才这么刁难经过身边的一个一个年轻人。在里面,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传下他的衣钵。
好,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觉得张良身上会有什么让你佩服的好品格呀?可以在留言告诉凯叔,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张良
字子房(?—前189年),韩国贵族之后。
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
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
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lì)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
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
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
高祖死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2.黄石公
(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yí)上老人、下邳(pī)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
《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
名词解释
1.下邳(pī)
秦置。治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
南朝梁改名归政,东魏复故名。
金,移治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
2.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
3.圯(yí)桥
指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桥后毁废,故址在今江苏省邳睢宁县古邳镇境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yí)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圯桥。
4.《太公兵法》
又称《六韬》《太公六韬》,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