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第三段

          《鸿门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掌握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别名基本的文化文学常识。
2、掌握鸿门宴出现的重要的古汉语知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等)。
3、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准确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点:
1、学习本课出现的古今异义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理解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人物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今不同的句式,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鸿门宴电影选段等。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主要教学内容:介绍史记的体例、司马迁的生平、楚汉之争的概况和讲解第一段和第二段。
板书:宴会之前,颇显变数。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名词用如动词的词“目、前”;名词作状语“翼”;使动用法“从”。(2)古今异义词“河南”。(3)通假字“郤”。(4)、特殊句式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5)、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含义。
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楚汉之争的概况及宴会之前刘、项两集团的主要人物都有讲解,下面我们接着来讲解文章的第三段,同学们注意刘邦是如何由弱势的一方变为强势的一方的。
2、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段主要写了哪些故事情节?
板书:
故事情节:刘邦谢罪、项羽泄密、范增示玦、项庄舞剑
3、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故事情节都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板书:主要人物:
刘邦:不卑不亢,花言巧语。
            项羽:夜郎自大,直来直去。
            范增:远见卓识,入木三分。
            项庄:笨手笨脚、笨嘴笨舌。
            项伯:不愧老姜,虽憨见歹。
4、小组讨论,画出不理解的语言点:(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
(1)词类活用: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跟从)
范增数项王。(目,名词用如动词,意思是使眼)
若入为寿。(前,名词用如动词。翻译:上前。)
常以身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翅膀一样。)
(2)古今异义词: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省份名(专有名词)
寿:古义-向人敬酒      今义-寿命
(3)通假字:郤通隙,意义:隔阂。
(4)特殊句式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字句式)
(5)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
5、齐读课文,逐一解决本段的语言难点。
6、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解决提出来的问题,不全面的老师补充。
7、文化常识介绍:
(1)古代座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鸿门宴故事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含义。
8、总结本段:不同的故事情节彰显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最后再读文章,概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
9、板书:宴会之中,充满杀机。
10、作业:翻译本段文言文,翻译时要体现出本段蕴含的古汉语知识。
板书:  1、宴会之前,颇显变数。(开端)
宴会之中,充满杀机。(高潮)
2、故事情节  人物  性格特点
刘邦谢罪  刘邦 不卑不亢,花言巧语。
            项羽泄密  项羽 夜郎自大,直来直去。
          范增示玦  范增 远见卓识,入木三分。
          项庄舞剑  项庄 笨手笨脚、笨嘴笨舌。
  第三课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