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唱《巴塘连北
京》课时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课型唱歌案序5
教学目标
巨蛇偷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分析教材
《巴塘连北京》拍、C宫调式、上下句构成的一段体
歌曲,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第
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
五言古诗大全
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曲调运用了
大量的一字多音和长音,“换头合尾”和“鱼咬尾”的创作
手法更使得歌曲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族特。然而跨小节的切
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是本首歌曲演
唱的难点。
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大路,十分
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
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的大
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
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2.分析学生
(1)学生具有较好的聆听习惯,听完一首作品后可以说出一些音乐信息(如:歌曲的节
拍、内容、情绪、速度、演唱形式,判断简单的音乐风格等)。
北京北京歌词(2)能够把握固定的节奏(如:由“X —、X、XX、XXX、XXX、XXXX”组成的节奏型),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视唱乐谱,但音准欠佳,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
(3)喜欢结合音乐作品做简单动作,但容易顾此失彼,不能很好的将所唱的曲调与肢体
动作巧妙吻合。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歌曲,通过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歌曲,从而准确掌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
2、知道长音和一字多音是形成藏族音乐风格的重要音乐元素。
3、知道《巴塘连北京》属藏族歌舞形式中的“弦子”,初步体验藏族弦子舞的基本舞步
‘‘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并能利用它更好地表现歌曲。
4、德育目标:通过聆听感受在藏族村寨里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并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准确的舞蹈动作和优美抒情的歌声进行《巴塘连北京》歌舞表演,以表达藏族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心过程推进同时在演唱时做“甩袖”动作。
诚朴8、模仿教师的样子进行演唱
9、随全曲范唱自主听唱,(大
约需要听三遍)
10、解决个别难点乐句(动作
与视唱相结合)
11、完整演唱
三、歌曲处理
1、总结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2、教师说说自己的划分方法,
(两乐句,长音)
3、分析为什么是两个乐句
①出示乐谱。
②教师结合幻灯演示,介绍民
族音乐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
③总结:歌曲两个乐节组成一
个乐句,呈上下句结构
4、教师指导学生视唱全曲,同
时出示各乐节的相同音
5、介绍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
6、边体会边有感情地唱
7、加快速度演唱
8、出示评价标准,学生了解其
内容,为自己制定目标。
10.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11.完整演唱。
三、拓展
1、提问:这是一首什么地区的
藏族民歌?
2、介绍:这首歌属于藏族民间
说说自己对歌曲的了解。
(如:情绪、节拍、一字多
音,长音,节奏紧凑,旋律
疏密相间)出歌唱难点。
学生结合乐谱观察是根据
什么分的?
学生边视唱边观察总结歌
曲旋律有何相同之处?
(“”和
“”)
学生边唱歌词边体会“换头
合尾”和“鱼咬尾”的作用:
连贯。
注意:气息的连贯
边看边思考:(1)什么乐器
fever歌词
伴奏?是如何伴奏的?
(2)在歌舞中都有谁在唱
歌?(边歌边舞)
(3)他们用了怎样的舞蹈
动作?
创作手法“换头
合尾”和“鱼咬菊花茶怎么泡
尾”,并用连贯
的气息和优美抒
情的歌声进行歌
舞表演,以表达
藏族儿童对美好
生活的热爱。
通过作品分析使
学生初步了解藏
族的音乐风格特
点,在了解创作
手法的同时,引
导学生能够运用
连贯的气息控
制,更好的演唱
歌曲,感受在藏
族村寨里人们载
歌载舞的欢乐场
景。
更加深入、具体
的了解藏族歌舞
形式,在积极的
参与活动中培养
学生音乐表现力
以及肢体协调能
力,为更好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