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础
一、课标解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带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把握作品的情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丰富人生体验。
二、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六课,本单元的选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本文写于1985年,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情词真切、清新优美的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在
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文本,体会平淡的字里行间中浓浓的温情。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同样饱含深情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初步了解了散文这一文体,而且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亲情有了更多的感受。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和对生活的体验,对深刻解读文章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感受浓浓的亲情,丰富情感体验。
四、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课文预习也提示学生本文“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因此,在《散步》的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亲情这一主题;其次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会透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再次,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品味语言美;最后,以一句带有深意的句子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带领学生领会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和尊老的传统美德。
五、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
1.朗读法。
【依据】《散步》是一篇精美的叙事散文,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比如文中景物的描写蕴含诗意,故事的叙述蕴含哲理,因此,需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动人的细节,感受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合作探究法
【依据】
课标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要“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仅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情:文章的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其中蕴含的尊老的思想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较有难度。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抽象思维发展时期,对人生的体验也不够。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激发血红呢过得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也会丰富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透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人情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平淡生活中体现的浓浓的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温情,感悟并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和关爱,丰富情感体验;学习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文章,体会平淡的语言蕴含的温情,感受三代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引发学生对亲情、生命的体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悟读尊老、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视频展示一幅幅春景图,灵动的音乐将同学们带入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伴随着教师诗意的解说,大家仿佛看到作者带着一家人散步的情景。
教师解说:同学们,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家人来到野外。看呐,南方初春的田野上,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大路铺向远方,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进入文本《散步》,感受一家人平淡生活中的浓浓温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老师范读前两段。在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边读点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再次提问:如果简单归纳,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件事?
明确:这句话为文章第一段的“我们在田野上散步”,那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关键词“我们”和“散步”展开。
(三)细细品味
1.品一品“我们”(在朗读中品味)
首先我们指的是?——我、母亲、妻子、儿子(板书)
毕淑敏作品请同学们再次带着平淡中的深情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跟你的同桌讲一讲文章中的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他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文中哪里能体现出来。
预设:
(1)儿子
为什么喜欢儿子?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描写儿子的句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孩子的童真语气。(指读)
(2)妻子:贤良温顺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是描写妻子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没说一句话,做了四个动作“听、蹲、背、走”,你对这位妻子有何评价? 
(妻子对丈夫温顺,对儿子关怀备至,贤良温顺)
(3)“我”
为什么喜欢文中的“我”?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描写“我”的句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我说:“走大路。”这句话该读出作者的什么语气?(当机立断,表现“我”的孝顺)
(4)母亲
描写母亲的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信任儿子,体谅儿子的孝心,表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的语言都表达了母亲对儿孙的疼爱和慈祥。) 
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引导学生读出母亲的慈爱。
过渡:通过品读“我们”,大家对四口之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相互尊重,相处和谐,十分和睦,和和美美,充满着浓厚的深情。)
2.悟一悟“散步”(小组合作探讨)
文中描写散步的句子集中体现在哪里?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然后思考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先独立思考,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待思考成熟再和小组交流。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解读: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以小见大,透露出作者的深意。母亲生养我,是我生命的源泉,而儿子可以看做是生命的延续,他们对作者而言也是整个世界。
了解作者的写作契机,更深刻地感受这句话。
教师呈现作者的写作契机: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因此我认为,《散步》以“散步”这件平凡小事为思想感情之载体,淡化了伦理,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骨子里写出了对‘生命’这一命题的感受与思考。阅读《散步》,应让我们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一次洗礼。
小结:一起再来回顾,当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尊重母亲走大路时,不仅是作者对母亲的尊敬,也是对衰老生命的尊重,当母亲疼爱孙子说走小路时,这就是对弱小生命的爱,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优良品质——尊老。而我和妻子,这两个成熟的生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对作者而言,母亲、妻子,儿子和我才构成了整个爱的世界。(完善板书)
(四)分享与交流
我们品读了作者的温情瞬间,同学们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身边的温情瞬间呢?
学生自由发言。(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感染情绪)
(五)拓展延伸
    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对比《散步》,感知两篇文章的感情契合点,触动学生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
(六)课后作业
完成以下两项作业,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
1.阅读全文毕淑敏《孝心无价》,结合本课所学写出你的感想;
2.给10年后的父母写一封信,写出对她们想说的话。
(七)板书设计
   
                                   
 
附录:
课文
散  步     
莫怀戚
预习
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而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
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
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