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学作品文本:从阅读写作的迁移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2013/12/8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给我们的启示,往往被认为只是针对阅读而已;实际上,这些文本,甚至包括针对它们的设题,对我们学生的写作,也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这些被选用为阅读材料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大家手笔,它们在写作技巧上可以给学生以直接的启示,实在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有这天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在阅读完这些优秀作品之后,仅仅是完成了命题者设置的几道题,而没有考虑到它们对我们写作的帮助,就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那么,如何才能把阅读所得与作文联系起来,达到从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呢?我认为,必须要有阅读兴趣、辨识能力、吸纳意识,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迁移。下面,我们仅从标题、开头、结尾三个最显眼最关键的方面略谈一二。
一、标题
1、2005年—2013年9年高考试卷文学作品阅读题的文本标题:
2、2005年、2006、2007三年高考试卷文学作品阅读题的文本标题的类型和特点:
(1)以写作对象为题,直截了当,干脆利落
如:卞毓方《张家界》、史铁生《合欢树》、冯骥才《日历》、梁遇春《泪与笑》、丰子恺《杨柳》、韩少功《土地》、臧克家《炉火》、许俊文《乡村的风》、雷抒雁《麦天》。(2)给写作对象加一定语,突显异常,耐人寻味。
如:冰心《一日的春光》、林清玄《阳光的香味》、苏叔阳《春天的梦》、牛汉《绵绵土》、肖铁《壶口的黄河》、韩少功《阳台上的遗憾》、朱增泉《文赤壁》、周国平《波兹曼的诅咒》、汤世杰《一幅烟雨牛鹭图》、(法)来·图尼埃《平面的生活》、李健吾《切梦刀》、周涛《秋光里的黄金树》、黄秋耘《行吟阁遐想》、沈红《湿湿的思念》、李存葆《雪野里的精灵》、叶延滨《灯火的温情》、赵丽宏《焰火的变奏》、杨闻宇《日月行》。(3)以行为为题,平中见奇,奇中见味
如:高树瑜《看树》、毕淑敏《造心》、《回望昨日的感伤》、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法)都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给“书虫”当夫人》、《总想为你唱支歌》、赵本夫《告别三峡》、《林冲见差拨》。
(4)以情景为题,别有韵味,引人遐想
如:冯骥才《夕照透入书房》、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5)一般格式拟题,标志对象或文体
如:阎连科《说村落》、严文井《给匆忙走路的人》、鲁迅《忆刘半农君》、蔡家园《泰山之思》、茅盾《海南杂忆》。
(6)以判断句为题,表明观点,明示情感
毕淑敏作品
如:何为《贝多芬:一个巨人》、汪曾祺《泰山很大》。
(7)以比喻句或暗含比喻的词语为题,形象而特异有味
如:迟子建《泥泞》、朱成玉《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3、迁移:我们如何拟定一个有价值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