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
·学术
席斐
钱塘湖春行原文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品析字词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开放讨论空间;对典故的分析应结合作品背景及典故本义进行;鉴赏多意象作品时,应引导学生适当重组,整体品味;此外,在鉴赏教学中需要及时穿插作品所涉及的背景。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4-0026-02
DOI:10.13525/jki.bclt.202104008作者简介:席斐(1980—),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1年4月语文教学通讯
Apr.,2021第1146卷
第4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146No.4
◆教学探索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
情感丰富、内蕴深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以优秀的作品为引导,从品味语言、感受思想、体会艺术魅力等方面着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经典古诗词,围绕这些诗词作品开发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品析炼字,
挖掘内在意蕴语言凝练含蓄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阅读诗词时,首先接触的便是其中的字、词、句。因此,引导学生琢磨品味古诗词的语言是鉴赏教学的首要环节。事实上,古代文人在创作时非常注重炼字炼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析出作者精雕细琢的词句,深入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中的《春望》时,诗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字,比如“破”“深”“溅”“惊”“抵”。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这些字的妙用,笔者首先介绍了创作背景,并带领学生完成了整首诗的白话文翻译,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逐句品析,如“国破山河在”中的“破”,是否可用类似的字
替代,学生给出了“陷”“败”等字。随后,笔者让学生对比并思考这几个替换字与原文的不同表达效果。学生认为:“破”有一种涌至眼前的荒凉感,它明显带有作者的伤感情绪,并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愤。以此为范例,笔者让学生自行完成后续几个字的品析。
最后,笔者还给学生提了一个高阶问题:诗的题目为“春望”,大家想想这个“望”字可能有什么含义
古诗词用语精炼,品析其中的字词,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先入为主,而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提升其鉴赏能力。
二、分析用典,理解情绪意志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技巧,
它可以使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厚,表达效果也更加含蓄,其内容也因此变得更值得推敲。因此,探究用典技巧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出典故,
并结合诗词背景、典故本意和诗词大意去分析作者的用典意图。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选取的李清照作品《渔家傲》,词中有两处引用了典故,“我报路长嗟日暮”引用了屈原
《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26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九万里风鹏正举”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鹏鸟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典故的运用使整首词显得意味朦胧,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其中内涵。对此,笔者首先介绍了该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的大意。随后,让学生根据背景和大意用“三步法”猜测、寻和确定词作中用了哪些典故,并解释典故的本义。最后,着重让学生联系背景和上下文,探讨词人在此处用典的意图。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发现这两处似乎存在矛盾:前者有正向积极作为的想法,后者则有臆想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想法。笔者随后点出这个矛盾正是作者内心纠结的写照。
典故的发现和分析需要结合典故本义和创作背景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则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用典的意图。通过这种长期引导,学生就会形成深入探究典故的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三、重组意象,深化文化意识
意象的分析和赏析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方式,通过重组意象,能帮助学生深化文化意识。但对很多学生来说,意象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真实地表达出意象,成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一大难点。有鉴于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出诗词意象,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确意象,确定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要表达的特殊情感与意义,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化文化意识。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整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首联意象为孤山、贾亭、西湖水涨,暗示春天来临,水天相接,表达作者轻快的心境;颔联视线由整体到局部,体现了作者生机勃勃的心态;颈联转向植物,物静人动,万紫千红,产生了远看有近看无的视觉落差,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境;尾联由大到小,聚焦湖东,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整首诗轻松愉悦,借助不同的意象,通过描写钱塘湖的美丽春景,暗示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情境。学生通过意象重组分析,便可了解到古人常用景来表明自己的情感和思绪,长此以往即可渗透这种文化意识。
意象是古诗词惯用的表达手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品评意象,针对多意象的作品进行适当重
组加工,可以发现古人创作时的乐趣所在: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意象间接传达,收到“含蓄”的表达效果。此外,经过“意象”的积累,学生还会发现不少意象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具有固定的情感表达功能,进而生成文化意识。
四、知人论世,升华丰富情感
古典诗词不仅寄托了作者个人的具体情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时代的感慨。所以,鉴赏古诗词,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作者寄托在诗词中的深厚情感,最终达到理解作品内涵的目的。
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首先看到了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树下有座小桥,流水潺潺,在深秋时分更显得清冷,桥的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在此意境中,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凄冷和荒芜。联系马致远一生追逐功名却一直未能得志的身世,我们可以从这首作品中看出在当时的环境下,学子报国无门的窘迫与困顿,所以,这首作品也暗示了当时学子和百姓的凄苦生活。
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者的身世背景,感受作者基于某些特殊情境所发的感慨,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不仅要斟酌每个字的含义,同时更应品味整首诗词的意境,从作者使用的典故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绪,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体会社会文化,升华感情。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真正领悟诗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巍巍.基于文体特征指导鉴赏古典诗词[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D).
[2]卢桂丽.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9(63).
(编辑:成向阳)
27
2021.4·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