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监理实施细则(建筑扬尘污染防治)
模板一:正式文档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监理实施细则,以加强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制定细则,能够规范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保护公众健康。
2.1 环境影响评价
2.1.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条件
- 工程总投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临界值;
- 施工规模较大,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2.1.2 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标准
- 根据《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参考国家和地方标准,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2.2 环境监测
2.2.1 监测参数
- 扬尘颗粒物(PM10、PM2.5);
- 噪音;
- 振动;
- 水、土壤环境。
2.2.2 监测频次与方法
- 每周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 根据需要,增加临时监测;
- 使用可靠的监测设备,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3. 扬尘控制
3.1 管理制度
3.1.1 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
- 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 监测扬尘排放情况;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2 扬尘整治督导检查制度
- 由监理单位组织扬尘整治督导检查;
- 各施工单位配合,及时整改问题。
3.2 建筑施工工艺
3.2.1 稳定土壤表面
- 喷洒稳定剂;
- 覆盖保护层。
3.2.2 减少露天堆放物料
- 尽量选择封闭式储存;
监理细则
- 临时堆放需采取防风措施。
3.2.3 控制路面扬尘
- 进出施工现场必须经过喷淋设施;
- 施工现场周边道路定期清扫。
4. 法律法规及相关术语注释
4.1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2 术语注释
- 扬尘颗粒物:指空气中的固态颗粒物,如煤炭粉尘、沙尘等;
- 噪音:指对人体产生听觉、生理、心理等不良影响的声音;
- 振动:指物体在振动源作用下的往复或周期性运动。
5. 附件
- 相关法律法规
-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监测数据报告
模板二:简洁文档
1. 引言
本文档是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理实施细则,旨在规范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保护周围环境,维护公众健康。
2. 监测与评估
2.1 环境影响评价条件
- 工程总投资超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临界值;
- 施工规模大,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2.2 监测参数与频次
- 扬尘颗粒物(PM10、PM2.5);
- 噪音、振动、水、土壤环境;
- 每周常规监测一次,根据需要增加临时监测。
3. 扬尘控制
3.1 管理制度
-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
- 制定防治方案;
- 监测扬尘排放情况;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2 施工工艺
- 稳定土壤表面:喷洒稳定剂、覆盖保护层;
- 减少露天堆放物料:选择封闭式储存、临时堆放采取防风措施;
- 控制路面扬尘:进出施工现场经过喷淋设施、施工现场周边道路定期清扫。
4. 法律法规及相关术语
4.1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