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蚂蚁》教案
教材分析:   
《蚂蚁》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 
1、小组观察。 
: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三、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观察蚂蚁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 
(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 
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四、画一种昆虫。 
请你画一种昆虫,画之前要想好你要画的那种昆虫,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展示表扬。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蚂蚁的特征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
蚂蚁的共同特征
教学反思
《蚂蚁》是青岛版《科学》三下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
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堂课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氛围轻松,丰富材料——张扬学生个性。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当班额大的实际,教师适当增加小组人数,以解决教师面向全体的问题。从现场来看,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从他们的汇报来看,他们的确设计出了许许多多观察蚂蚁的方法。据统计,最多的一个小组想出7种观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是老师原先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教师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任务驱动、问题激励,教师指导——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画蚂蚁后,教师提出: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这促使每个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小蚂蚁,教师安排了学生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同学们不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而且把蚂蚁给放跑了。观察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出问题的原因,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组在教师提供自助餐式观察材料中选择器材,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学生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