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读写每课生字。
3、能抓重点词句理解。
4、在学习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5、能理解父母之爱,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多次读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文,丰富语言,培养语感。
4、学习中能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小学语文第九册18课《慈母情深》
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
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第九册18课《慈母情深》评测练习
描写母亲的诗歌
一、根据查阅资料和课文学习情况简单介绍作者梁晓声和《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乌龟()给()予挨()着
龟()裂送()给挨()打
三、课文共有()个自然段,讲述了()的母亲不顾工友的劝阻,毫不
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歌颂了(),同时也
表达了母亲的()。
四、出描写母亲给我“钱”时的语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做好批注。
五、第二十九自然段连用四个“立刻“有什么作用?
六、搜集并摘抄关于母爱的诗歌。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本 18课慈母情深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
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第18课,板书课题齐读:慈母情深。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梁晓声,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和咱们是老乡,荣成人。这篇文章节选自他专门为母亲写的一本小说《母亲》。
(二)整体感知,明确学法
1.指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出示题目,引导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学习“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
明确词义后,练习看词语讲一讲课文内容。
3.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指名读课文导语)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4.学生读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还有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小结: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辛苦挣钱的。
(3)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瘦弱、辛苦)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2)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4)这个句子正常情况下是怎样的?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这两句话意思差不多,为什么倒过来写呢?先个别读体会;引导认识倒装句的作用。(作者用倒装句,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它们就像一个个慢镜头,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留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读出慢镜头的感觉。)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读出了一个疲惫的母亲。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从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2)读读这句话,作者用了四个“立刻”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为了孩子们,为了家庭,她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
又……,立刻又……。
(3)大家想一想母亲为什么不歇一歇呢?她为什么这么争分夺秒的工作呢?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9毛钱。课文开头都讲了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
引导学习句四: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但是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做的?(体会“塞”字的作用,体会慈母情深)
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过渡:同学们,当梁晓声拿到母亲的钱时,他有什么反应?
鼻子一酸是怎么回事?应该高兴啊?为什么高兴不起来?此时他心里想什么?(他的悔恨,愧疚,决心)
(四)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当儿子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呢?(指导学生说出“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
小结:同学们,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一首《懂你》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效果分析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
一、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程标准标中指出: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从而以读促写,形成作文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走进文本,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