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品 评
论《诗经》中的父母亲情诗
孙玉涛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涉及
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包含了浓郁的家族亲情。我
国古代社会就十分重视孝道,《诗经》中的父母亲情诗
运用赋比兴手法,从父母和儿女两个视角赞颂了父母亲
情的伟大,对儒家的伦理教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诗经》是我国的文化元典、儒家的“六经”之一,
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特别是在伦理教化方面。孔子
对其十分推崇,他在《论语·为政第二》里面说:“《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即
思想纯正,人物的言行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孔子还
具体提到了《诗经》的伦理教化作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
《诗经》伦理教化的内容之一就是重视孝道,
描写母亲的诗歌
赞颂父母亲情。《诗经》中描写父母亲情的篇章主要
有以下九篇:《邶风·凯风》《小雅·蓼莪》《豳风·鸱
鸮》《唐风·鸨羽》《魏风·陟岵》《小雅·四牡》
《周南·葛覃》《邶风·泉水》和《卫风·竹竿》。
从创作视角上看,《诗经》中的父母亲情诗主
要从正面描写父母的辛劳和通过儿女思念的衬托两个
方面来表达父母亲情的伟大。《凯风》《蓼莪》两篇
直接表达了父母深沉伟大的养育之恩。《鸱鸮》一诗
从鸟类的角度塑造了母亲历经艰辛仍努力保护自己家
庭的坚强形象。其余六篇都是从侧面衬托父母的恩情,
《鸨羽》《陟岵》《四牡》写儿子因在外长期服役不
能侍奉父母的痛苦;《葛覃》《泉水》《竹竿》都是
记叙了远嫁在外的女儿对父母、家乡的思念之情。
一、正面赞颂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
《邶风·凯风》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
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的意思是指和风,指催生万物的暖风,
这里用来比喻母爱;“棘心”,酸枣树刚刚长出的嫩
芽,比喻子女;“棘薪”,是用酸枣树来代指已经长
大成人的儿女。诗歌描写了母亲不辞劳苦地把七个孩
子养育成人,而母亲有七个孩子,他们却不能好好地
侍奉其母亲,表达了子女深深的愧疚之情。
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此诗,“凯风”一
词便成了儿女感念母爱的象征。古乐府《长歌行》有
诗里记载:“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
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
泣下沾罗缨。”其立意选词全出自《凯风》。唐代孟
郊《游子吟》里描写母爱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其灵感也是源于《凯风》。宋代的苏
轼在七言律诗《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有“回首
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的诗句,明显也是化
用了《诗经》中《凯风》一篇。
相比《凯风》一篇的“徘恻哀鸣”,《小雅·蓼
莪》对父母深情的表达更为直接和强烈。父母不辞劳
累耗尽心血地养育“我”,对“我”恩深似海,而“我”
却长年行役在外,不能早日回家侍奉双亲,等“我”
返回家中时,父母竟然已经去世。父母为“我”积劳
成疾,“我”不仅没有成材,也没能终养父母。《论
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正是此意。
父母的养育之恩像苍天一样广阔无边,而自己却不能
报答。最后,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喊:“南山烈烈,飘
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其喷涌而出的真切感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