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相关资料
一、电影基本信息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影片上映后当年票房达到1.59亿美元,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
二、剧情简介编辑
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
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利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利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这里指丧偶的男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利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利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谨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利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利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
人,上校为玛利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利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
上校走过来和玛利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利亚回修道院。玛利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利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玛利亚却没能见到她。玛利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利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利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利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下的一员。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而上校和玛利亚不同意在自己家挂纳粹国旗,但当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利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罗夫发现,并且漏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三、影片评价
(一)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相当经典的音乐片,取材于奥地利修女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片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电影观众沉醉不已,理查德·罗杰斯创作的优美动听、流畅生动的音乐和百老汇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撰写的雅俗共赏、惹人喜爱的歌词,无疑是影片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负责编曲兼指挥的影片音乐总监欧文·柯斯堤尔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自上映以来,《雪绒花》、《哆来咪》等多首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经典曲目,《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驻留唱片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
《音乐之声》这部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反映的是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也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影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影片也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上映,至今仍然有电影院在上演,它的意义已经远
远不是票房收入所能代表的了。该片被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家、《时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电影之一”。
(二)《音乐之声》:那份对生命爱的记忆
    1965上映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深深地影响了好几代人,深深地进入了全世界影迷朋友的内心深处。欣赏这部经典的老电影,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美好,更感受到了人世间无私的爱。
    《音乐之声》当中的主人公玛丽亚,就是一位让我们感受善良、美好和爱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中最真情的母爱;更看到了生命年轮里对生活的热爱;也看到了心灵世界里对身边人、对陌生人的关心与爱护。曾经有那样一句经典的话,爱自己,就要去主动爱别人。
    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光岁月里,学会懂得这份对爱的用心、对生活的热情、对善良的执着的话,我们的生命便可以与众不同。是的,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当中,尤其是面对天真、纯真的孩子的时候。如果我们懂得用耐心、关心、爱心去发现、关注、欣赏、鼓励和支持孩子们
的话,我们也将会看到孩子们对爱的体会、对善良的感恩、对生命的热爱、对快乐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的渴望。这部电影,不仅仅让我们学会了耐心、善良、爱心和热情,还让我们懂得了类似主人公那样的母爱,在我们生命过程当中的重要意义。
    这个经典的老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女人,看到了一个好母亲,看到了一个好朋友。她带着音乐、热情、善良、耐心、爱心、关心来到了上校的家里,被严肃管教的上校家里的七个孩子,在玛丽亚的耐心无私的关爱下慢慢地转变,孩子们成为了有爱、有热情、有幸福感的少年。
    他们也在玛丽亚的引导下、在大自然的玩乐中、在音乐的熏陶中,和玛丽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了知心的朋友。直到后来上校娶了这位极富爱心的玛丽亚作为自己妻子的时候,她从知心朋友成为了孩子们的母亲。这不仅意味着玛丽亚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关心和引导,更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尽管玛丽亚和孩子们不存在血缘关系,可是她却懂得了如何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懂得了如何去关心、爱护孩子们。让他们学会了真正地珍惜与热爱、乐观和保藏那些宝贵的人生。
人世之间,往往很多有关爱的记忆。它们正如电影《音乐之声》当中玛丽亚所付出的那样,
哆来咪歌词值得我们感受、分享、回忆、赞美和体会。因为,那是无声无息、润物而无声、无私又珍贵的爱心。(文/蓝千帆)
(三)至美之境。
那声与影绝佳的契合,放才能诞生如《音乐之声》这般经典的光影典藏,电影不仅关乎情感更还关乎于政治与战争,但其所呈现的一切都是那般的美好,七个孩子天籁般的童声沁人心脾,用音乐所洋溢的情感充沛而真挚,美景美声美乐编织着一场如此梦幻的至美之境。
(四)《音乐之声》赏析
正如玛丽亚在电影序幕中所唱的:“山因为音乐充满生气,唱了千年的歌,我的心中充满了音乐,要唱出每支歌,我心震得像鸟儿翅膀,由湖边飞上树,我心叹息像钟声飘扬,微笑像是小溪流过,夜晚歌唱像云雀祈祷,当我奔向山里心情悲伤,我听到昔日歌声,我心就会歌唱,因为音乐的响起,我要再度歌唱……”
    纯真善良的玛丽亚用歌声打开了故事的序幕,从她的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玛丽亚的博爱,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玛丽亚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那孩子的爱以及她对爱情
的渴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