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我和小阿姨活动策划讨论
【小深】我们熟知的爱国英雄有很多,有为研制两弹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有为振奋民族精神①qiè而不舍、钻研古代典籍的闻一多;还有为守护国防,B以身作则、丹心报国的付立志。讲英雄故事我认为制作视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小圳】短视频确实能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不过有些同学不擅长剪辑视频,其实可以用手抄报书写英雄故事、绘制英雄形象,把优秀手抄报录入班级展板。
【小龙】别忘了咱们班还有一小作家,他们总能将故事讲得②jīng xīn dòng pò,咱们不妨通过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岗】听了你们的点子,我为英雄写对联的想法就有些C简单了。期待这次活动让所有美好D不期而至
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①qiè              ②jīng xīn dòng pò         
2.结合语境,选出故事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鞠躬尽瘁    B.以身作则    C.简单    D.不期而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们熟知的爱国英雄有多。    B.短视频确实能带来强的视觉冲击。
C.咱们班有一小作家。    D.我们可以优秀手抄报录入班级展板。
4.小深的发言中划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将改正的句子写出来。
二、语言表达
5.在写对联环节中,有一副对联的其中一联为:烈士精神垂万古。
浩气  英雄  长虹 
(1)帮小岗用以上词语拼出这幅对联的另一联。
(2)根据对联创作常识,说说小岗拼出的是上联还是下联?
6.小圳做了一份英雄故事手抄报,为故事选配图时,他在天安门城楼、火炬、五星红旗三个图案之间犹豫不定,请你帮小圳选一个配图,从造型、彩、相关历史、象征意义中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选择图案:     
关联角度及理由:                     
三、句子默写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在《竹里馆》中视明月为知音,一句“①            ,②            ”写出隐居生活的自在美好;韩愈在《晚春》中,将花草树木拟人化,诗句“③            ,④            看似揶揄花木,实际表达更深层次的赞许。
四、选择题
8.下面对以诗抒怀的佳作的赏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直接抒发了陈子昂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之情。
B.《望岳》中杜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自己登临的决心、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登飞来峰》中,王安石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不畏”表明自己变法革新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态度。
D.《游山西村》中,写农家备足“腊酒”“鸡豚”来挽留招待客人,诗中表达了陆游对热情好客的村民、古风犹存的山村的热爱之情。
五、对比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唐代周敦颐《爱莲说》)
【乙】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胰;冬日祁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
(选自宋代王炎《竹赋》)
【注释】①晦叔:指作者自己,“晦叔”是作者的字。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骚人:泛指文人。⑤臞qú:同“癯”,清瘦。⑥曾无以:一直没办法。⑦剥:脱落。⑧筠yún:竹子的青皮。⑨祁:盛,大。
9.请你运用所学文言知识,帮小深补全释义笔记。
语句
方法
释义
(1)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联系理解:渎、慢、
       
(2)陶后有闻
知识迁移:为人知、寡廉耻。
       
(3)赴患难而不
借鉴旧知:蒙以军中多务
       
(4)竹于时清而不腴
结合语境,依据上下文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荣者必悴,盛者必衰。
11.下面是小深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多方面描写莲花,表达了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
B.甲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有力地表达了陶渊明对追名逐利的浮华世风的厌弃之情。
C.乙文中“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乙文中划横线一句运用了对偶修辞,写出竹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品性。
12.老师要求小深在阅读上述文本后,结合选文内容,在阅读笔记本上分别书写从莲和竹两者身上收获的人生启示。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
六、现代文阅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理想与创造,ChatGPT的诞生见证了一代人的想象力与追求。学校举办了“是否应该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辩论会,下面是小深为活动收集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今年1月,平均每天约有1300万独立访客使用ChatGPT,是去年12月份的两倍多,累计用户超1亿,创下了互联网最快破亿应用的记录。
除了广大用户千奇百怪的问题,引发了社交媒体的大量传播,ChatGPT在各领域的秀肌肉,也进一步强化了其知名度。
(以上材料来源于“腾讯研究院”客户端2023年2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网安大队侦破一起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炮制虚假不实信息的案件。
②说起来,这已不是ChatGPT第一次陷入假新闻风波了。
③问世伊始,便有人见识到其“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高超本领。让解释高深物理理论,说得有鼻子有眼,结果所附论文一查均无出处;让推荐相关领域学者,瞬间就有人选,可人物履历却是七拼八凑。
④出于其“天赋”的内容生成能力,ChatGPT似乎比从前的人工智能都更“聪明”,编出的内容往往形真实假、杂糅难辨。
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为了避免学生过于依赖人工智能类工具,防止作弊,多国学校已经发出禁令,禁止学生在学校内使用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和考试。
(节选自央视网2023年5月9日)
【材料三】
①当地时间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从即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限制开发这一平台的OpenAI公司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同时个人数据保护局开始立案调查。
②个人数据保护局认为,3月20日ChatGPT平台出现了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情况。此外平台没有就收集处理用户信息进行告知,缺乏大量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的法律依据。
③OpenAI公司必须在20天内通过其在欧洲的代表,向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通报公司执行保护局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否则将被处以最高2000万欧元或公司全球年营业额4%的。
(节选自《央视财经》2023年04月01日)
【材料四】
①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们当然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关键是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事物的同时,注意规避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相关法律与伦理框架不仅不能落后,反而更要尽量赶在前面。
②我国今年1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颁布实施,4月,国家网信办起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相关权责会更加明晰,操作规范会更加具体。
③与此同时,对待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也要多多寻求“技术解”。比如,对于人工智能合成的文章进行识别、并打上不可抹掉的标签。
④ChatGPT在接受《时代》专访时曾回答:我还有很多局限,但人类应准备好应对AI。确实,当为ChatGPT打开的新世界而激动万分时,我们更应该有一丝理性的冷静。
⑤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和法律框架,让其与技术研发齐头并进,规定好人工智能缔造者的义务,充分提醒用户保持警觉。“凡事预则立”,尽快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社会就能更好应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新纪元”。
(节选自《央视网》2023年5月9日,有删改)
13.下列是小深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到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占较大比重。
B.ChatGPT能高频出于其“天赋”的内容生成能力。
C.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D.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类应保持理性的接纳态度。
14.收集材料时,小深对材料二画线句中的“聪明”一词不知如何理解,请你结合上下文帮他解答。
15.活动中正方同学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作用,请你结合材料一二三,为反方概括出人工智能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