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和安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2期
演唱者要演唱好一首歌曲,获得听众的广泛认同是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声乐专业学生都能认识到音乐课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专注于声乐技巧学习的同时还能比较自觉地学一些与声乐艺术紧密相关的课程。但是,近年来,由于有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方面过多的模仿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单纯技能小课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导致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逐渐偏离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出现了“专业化”倾向。声乐教学
面对目前如此尴尬的局面,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声乐教学实践的教师,笔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学生的声乐学习观念,在强调声乐技巧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音乐基础课程及课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既要注重对音乐专业学生基本演唱能力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其综合文化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从多方面入手,在此略谈两点。
一、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力
众所周知,每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都是通过词曲作家的精心构思创作出来的,体现着词曲作家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与个性风格。因此,了解声乐作品的相关背景信息,对歌曲的完整诠释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歌曲《苏武牧羊》、《阳关三叠》、《木兰从军》等,都是与古代曾经发生过的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如果学生在演唱之前,对这些声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一无所知就去演唱,那么其演唱效果可想而知。当然,在表现当代音乐作品时也是如此,如三四十年代的歌曲《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英雄赞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这些都是与当时社会发生的一系列特定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如果学生一味专注于声乐技巧课的学习,紧紧关注乐谱提供的旋律信息和歌词信息,而对乐谱以外的如歌曲创作背景、歌曲所反映的内容、词曲家的创作风格、词曲家对歌曲的演唱要求等一无所知,那么学生对歌曲风格的把握及演唱的处理就难以准确到位,更不可能把歌曲所要颂扬的真善美传递出来。对声乐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在拿到一首歌曲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学习,而应该功夫用在平时,平时积累得越多,用时会越觉轻松,对声乐作品的感悟体认也就会更加深刻准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