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念: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性。
1.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是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是指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腰酸、烦躁易怒等);体征是指能被检查到的异常客观征象(如肿块、舌象、脉象等)。
2.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慨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疾病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影响疾病性质的自身因素和生活环境及季节气候等外界因素。反映着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3.病:是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如感冒)
4.同病异治:就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方法也不相同。
5.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因此,就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
6.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等),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和邪正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1. 阴阳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3.阴阳互用 是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情况。
4.阴阳互根 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5.阴阳转化 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
13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4五行相生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15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6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17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18母病及子 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的一行,结果母子皆异常。或: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19子病及母指五行中子的一行异常,会影响到母的一行,结果母子皆异常。或: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20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21神: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精神、意识、思维等功能。
23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24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25脾之四肢四肢的运动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
26肝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37心肾相交心火(即心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即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通过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27精狭义:生殖之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
28气滞  气的运行不畅或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29气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30气陷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31气脱  气不能内守而外逸。
32气闭  气不能外达而郁闭于内。
33彻夜不眠气机  气的运动。
34津液  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35津血同源  津液与血均是体液,都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津液渗入脉中就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渗出脉外就是津液。
36精血同源
肾精和肝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精和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故称之为“精血同源互化”。
38营气
是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又称“荣气”,“营血”,“营阴”。
血汗同源
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液。因为汗液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4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又多与其他邪气相合而致病。
44疬气
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45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46痰饮
是人体水液输布、排泄障碍所形成的又能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产物。
47瘀血
是指丧失了正常功能的、不为生理上所需要的瘀积之血。它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脉内之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48实
主要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49虚
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50实证
邪气亢盛,但机体正气尚足,邪正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出现一系列亢盛有余、不通的证候表现。
51虚证
由于精、气、血、津液等的不足,导致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正邪斗争不剧烈,出现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表现。
52内生“五邪”  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因而统称为内生“五邪”。
53从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原则。
54逆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的一种原则。
56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低音弱。
57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动则尤甚。
58盗汗  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
59失眠  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复睡,甚至彻夜不眠,或有多梦或噩梦。
60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
61真热假寒  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
62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63阳盛格阴 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
64阴盛格阳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