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均可获效。
标签: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经方,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1半夏泻心汤证的渊源
彻夜不眠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些条文,明确地提示上呕、中痞、下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要特征,干呕或呕吐是胃气上逆;所谓“心下痞”就是胃中痞闷;肠鸣就是肠中漉漉有声;下利即腹泻。泻心,乃输泻心下气机之意,仲景先师运
用本方是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散结消痞,臣以干姜温中阳而散阴寒;芩、连苦寒降泻,清热和胃;以人参、大枣、甘草为佐,甘温益气,补脾胃助运化以复其升降之职,甘草更有调和诸药之用,兼为使,诸药相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消兼施,和胃消痞。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运一纳,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功能。凡肝郁气滞、痰湿阻滞、饮食积滞、湿热壅滞,均可壅阻胃气,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由内生,又进一步阻碍气机,逐渐形成胃痛、痞满之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脾胃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时兼顾了痞塞不通、气机不利、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方面,辛开苦降,散痞泄热与补虚相结合,本方清上温下,既能顺脾胃气机之升降,又可调脾胃阴阳之虚实,使升降复、清浊分、虚实调,对证用之,無一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