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医案
【方药】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碎)滑石(碎)各一两(各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
水煎二次温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19)
【解说】本方用于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少阴为心、肾两脏,肾主水'若肾阴虚,一方面使
肾气不充,失于主水之功,可致水液内停;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又可产生内热。邪热与水相互搏结,形成水热互结的病理结果。水热互结,泛滥中焦’下渗于肠,则下利;上攻于肺则咳;中犯于胃则呕;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则不寐。猪苓汤用猪苓、茯苓、泽泻利水,阿胶滋阴,滑石清热。凡阴虚水热互结之证,用之皆效。【运用】
一、热淋(慢性肾盂肾炎)
xx中医案:
高某某,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机能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
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
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
属淋病xx。
此为湿热侵及下焦。治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12克,茯苓l2克,滑石12克,泽泻18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
水煎服6剂后,诸症即消失。(《岳美中医案集))1978:16)
按语:
本案“体质较弱’’,恐肾虚于先,“久治不愈’’,乃邪恋于内。综观诸症,而为肾阴虚膀胱湿热也,阴虚加湿热,胶柱琴瑟?故“长期反复发作’’,惟与猪苓汤滋清利湿热,两不相误,果六剂获愈。
二、尿血
xx医案:
xx某某,男30岁。病者于
1979年1月间,忽觉小便次数及量均明显减少,尿如洗肉水样,身无浮肿、无黄染、无涩痛。检查小便常规,发现红细胞+H+,白细胞+,蛋白+,曾做X线腹部平片并用尿沉淀作直接涂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在当地,共服中药百余剂无效,后经友人介绍来诊。小便仍见短少,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伴咽干,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苔白干,脉细弱。
诊为血尿,证属阴虚,气不摄血。拟滋阴补气,止血利尿为治,用猪苓汤加味。
猪苓12克,茯苓12克,滑石15克,泽泻12克,阿胶12克(烊化),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党参15克,白朮12克。
连服4剂后,尿转淡,诸症减轻,尿检红细胞卅,白细胞消失,蛋白±,照上方连服16剂,症状消失,尿检正常而告愈。后嘱以六味地黄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早晚各服一次,每次9克,共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追踪一年余,未再复发。(新中医1982)
按语:
一般而言,尿血的部位在肾与膀胱,其病机主要责之于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本案尿血虽经
多次检查原因不明'辨证求因,乃为阴虚有热,夹有脾肾气虚之证,故治以猪苓汤,合二至丸滋阴清热,加党参、白朮以益气摄血。
三、水肿(慢性肾炎)
xx中医学院xx医案:
xx某某,男,14岁,
1973年7月15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肾炎,眼睑及面部微肿,胫跗俱肿,腰酸体疲,下午两颧潮红,小便短少,舌微红,脉细数。尿常规:
蛋白++'红血球+,白血球+。方用猪苓汤。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滑石24克,阿胶12克(烊化)。清水煎服。
服上方9剂,症状好转,尿常规未见异常。停药7天后,病又复发,尿蛋白+。再服猪苓汤6剂,痊愈。.随访两年,未有复发。(《老中医经验选))1981:46)
按语:
水肿兼见腰酸体疲,两颧潮红,舌红,脉细数者,乃阴虚水肿无疑。为肾阴不足,肾气不充,水气因而不行,故以猪苓汤滋阴而利水,扶正祛邪也。
四、腰痛
xxxx医案:
陈某,女,26岁。产后4日,突感左腰疼痛'向小腹尿道部放散,经用封闭痛止,此后患侧经常酸痛不适'历50余日未愈。昨晚疼痛大作,痛沿输尿管向膀胱、尿道、肛门等处放散,二便频数,量均极少,时欲呕恶,彻夜不眠。今日脉象沉滑'舌苔黄薄,予服猪苓汤2剂。
服第1剂后,先疼痛增剧,约1小时后,腰即不痛。
次日傍晚突然尿意窘迫,似有物堵塞尿道感,解去后即舒适不痛,后经调理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58;
(2):34)按语:
彻夜不眠本案腰痛为结石阻塞,多因阴虚有热,煎熬尿液而成'故伴有小便不利,呕恶,失眠,舌苔薄
黄等阴津不足,虚火上亢之候,用猪苓汤滋阴清热,利尿化石,以止疼痛。仅服两剂即愈。足见猪苓汤的化石、排石之功大矣。
五、血淋
xxxx医案:
于某,女28岁,
1963年10月初诊。
患急性肾盂肾炎。1963年秋,产后合并尿潴留,行留置导尿朮三天,并配合针灸而愈。一月之后,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8~39℃)周身酸楚,腰酸且痛,恶心不欲食,小便稍频,脉浮数,苔白。就诊于某院名医,因产后月余,形体消瘦,医者遵“产后宜温’’之理,拟疏解外邪之剂,并重用黄芪、党参等品。服药两剂,自觉周身热甚,犹如有热气从肌腠中向外蒸发,烦热难忍,衣被难着,不得安卧,尿频尿急,尿量不多,便后尿道灼痛,脉浮数且细,苔淡黄。尿常规:
蛋白+,红、白细胞满视野。医者见温之不得,又现热淋之证,故改投清热利湿之剂,重用木通、车子、扁蓄等通利之品,服药三剂,诸症增剧,出现肉眼血尿,小便频数不减,以致入厕不欲起身。余诊之,见病不解,反致血淋,此乃通利过度,事得其反,导致疾病剧变,故更前法,改用:
猪苓汤加金银花、大蓟、小蓟、藕节、白茅根。
服药数剂,病热始衰,继服前方取效.月余而痊愈,未见复发。《伤寒论与临证》
按语:
本案产后发病,屡经误治,热而反温,虚虚实实,使病情一波三起,终至血淋。湿热下注,损伤脉络,治不得不通;然产后一月,又两次温、通,损伤阴津,又不得不补。此虚中挟实,阴虚加于湿热之际,舍投猪苓汤而言它,必不得愈也。方中加大小蓟、藕节、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也。
六、癃闭
xxxx医案:
阚某某,23岁。新产未久,小便癃闭,小腹胀’痛拘急,心烦渴饮,但以尿闭故,不敢稍饮。
病急投诊,先是西医利尿剂,无显著效果,惟用导尿方可缓解一二。越三日,又因导尿所致尿道口肿大,痛苦难当,乃邀余会诊。视其舌质红而无苔,脉来洪数无伦。据悉,初由失利而胀急,继转胀急而拘痛。病系产后血虚,阴阳失调,膀胱气化不利,水热搏结使然。取育阴利水法,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