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大全汇总整理!
中医诊断学
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
问诊
1、 问诊的一般内容
A. 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婚否等。
B. 生活史(习惯):生活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等。
C. 家族史:传染病、遗传病。
D. 既往史:既往健康情况和曾患过的主要疾病。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中风;患有癫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而复发。(问小儿:预防接种、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
E. 起病
《 十 问 歌》(明 · 张景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及的全过程(病变过程、诊治过程、现在症状)。
2、 现在症状(9):寒热、汗、疼痛、头身脘腹、耳目、饮食口味、睡眠、二便、妇女。
问寒热
①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②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③但寒不热:病人但感畏寒而无发热。特点:病人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近火可缓。
④但热不寒: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见于里热证。
注:午后夜间发热,亦可见瘀血积久郁化热
问汗: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者。
表证辨汗:风寒表实、风寒表虚、外感热邪
里证有汗——阳气虚,阴虚,里实热,亡阴、亡阳;
里证无汗——阳虚或津血亏虚。【七版】
问疼痛
问头身
(1) 头部: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髓聚而为脑。
头痛
a. 部位
①前额部连眉棱骨痛——阳明经头痛(面、额);
②侧头部,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少阳经头痛;
③后头部连项痛——太阳经头痛(头顶、后头、面颊);
④巅顶痛——厥阴经头痛;
⑤头痛连齿——(足)少阴经头痛;*
⑥头痛晕沉,腹泻自汗——太阴脾经头痛。*
b. 性质
I、 实证: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外感。
①风寒头痛:头痛连项,遇风加重(与中内联系记忆);
②风热头痛:头痛怕热、面红目赤;
彻夜不眠③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羌活)。
II、 虚证:发病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内伤。
①气虚头痛:头痛绵绵、过劳则甚;
②血虚头痛:头痛眩晕、面苍白;
③肾虚头痛:头脑空痛、腰膝酸软。
头晕】病人自觉头部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
①病人头晕胀痛,兼见面赤耳鸣,口苦咽干——肝阳上亢;
②头晕昏沉,兼胸闷呕恶痰——痰湿内阻;
③头晕眼花,过劳或突然起立则甚,兼面白舌淡、心悸失眠——气血两亏;
④头晕耳鸣、遗精健忘、腰膝酸软——肾精亏虚。
⑤外伤后头晕刺痛:瘀血阻络
(2) 周身:周身、四肢为十二经脉循行之处,脏腑气血所荣;又脾主肌肉、四肢,腰为肾之府。
【身痛】多见于外感风寒、风湿之邪的表证。*
①若外感暑湿疫毒,面赤发斑,身痛如被杖打——阳毒,湿热疫毒阻滞气血;
②若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疼痛——营血不足、气血不和。
【身重】头身困重,兼见脘闷苔腻、纳呆便溏——湿邪。
若身重嗜卧、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脾气亏虚。
【四肢痛】四肢关节疼痛,多见痹症——外感风寒湿邪。
①行痹:关节游走窜痛——风邪;
②痛痹:疼痛剧烈——寒邪;
③着痹:痛处沉重不移——湿邪;
④热痹:四肢关节红肿疼痛,或小腿部兼见结节红斑。
【腰痛】(3个)
①肾虚腰痛:绵绵作痛,痠软无力——肾精亏损;
②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
③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转侧俯仰。
问胸胁脘腹
(1) 问胸部
【胸痛】
【胸闷】
①胸闷咳喘,痰多量多——痰湿犯肺,因脾虚聚湿生痰;
②胸闷心悸气短——心气虚,或心阳不足;
③胸闷壮热,鼻翼煽动——热邪,或痰热壅肺;
④胸闷气喘,畏寒肢冷——寒邪客肺。
⑤胸闷心痛,面唇青紫——心血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