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1.关于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直接刻画山水景的作品,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
1.关于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直接刻画山水景的作品,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
的语言再现自然美。代表作有《小石潭记》等
骚赋:独具特。《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3.柳宗元的诗,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青少年时期。柳宗元父辈已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田宅,多藏书。父柳镇,官至侍御史,守正疾恶。柳宗元自幼受母卢氏教育,4岁能读古赋14篇。少年时曾随父去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13岁写《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早有“奇名”。但他早年为文,主要是为考进士作准备,故“以辞为工”,以“务采,夸声音”为能(《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曾自称:“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可见他是胸怀大志的。
第二阶段,在朝做官时期。贞元九年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
柳宗元三戒骚赋:独具特。《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3.柳宗元的诗,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青少年时期。柳宗元父辈已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田宅,多藏书。父柳镇,官至侍御史,守正疾恶。柳宗元自幼受母卢氏教育,4岁能读古赋14篇。少年时曾随父去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13岁写《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早有“奇名”。但他早年为文,主要是为考进士作准备,故“以辞为工”,以“务采,夸声音”为能(《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曾自称:“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可见他是胸怀大志的。
第二阶段,在朝做官时期。贞元九年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
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
第三阶段,贬谪远州时期。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永州八记”、《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贞符》、《非国语》、《天说》、《天对》、《捕蛇者说》等均为此时所作。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
二、文本分析
第一段:通过描述郭橐驼的外貌和语言,表现出其豁达的性格,使得读者愿意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的信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其种树真谛的询问。
第三阶段,贬谪远州时期。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永州八记”、《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贞符》、《非国语》、《天说》、《天对》、《捕蛇者说》等均为此时所作。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
二、文本分析
第一段:通过描述郭橐驼的外貌和语言,表现出其豁达的性格,使得读者愿意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的信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其种树真谛的询问。
第三段: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郭橐驼种树的根源——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他植者”的做法又引起了下文对官理的看法。
第四段:由种树说到为官之理,强调作为政府官员,应该“繁其生而安其性”。
第五段:由问者的赞许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四段:由种树说到为官之理,强调作为政府官员,应该“繁其生而安其性”。
第五段:由问者的赞许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一篇寓言。文章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第2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第3段,郭橐驼谈种树经验。第4段,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第5段,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的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而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
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的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而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
是这样呼应的。
三、教学建议
本文在构思方面和庄子的《庖丁解牛》很相似,可以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尝试。
三、教学建议
本文在构思方面和庄子的《庖丁解牛》很相似,可以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尝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