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陵琴学及金陵琴派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代相继活动于金陵的琴人、琴事的阐述、探求金陵琴学的渊源,从对明代金陵琴人杨抡的《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伯牙心法》)的产生背景及金陵派的创立着手,通过分析比对,剖析金陵派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关键词:金陵琴人;杨抡;《真传正宗琴谱》; 金陵派
影楼化妆台
金陵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历代文人云集,琴家辈出,伴随历代王朝几度兴衰,金陵琴学也在中国古琴史上留下璀璨夺目的一页。
一、明朝初期金陵地区的古琴社会氛围。
明朝定都南京金陵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礼乐,“明洪武六年(湘妃怨1373年)朱元璋开设文华堂,广罗人才,经大臣姚广孝推荐天下能琴者三人:四明徐和仲、松江刘鸿、姑苏张用轸。”(24)进入文华堂,明初金陵琴乐始兴。
徐诜,字和仲,其琴学家世相传,自南宋徐天民始经徐秋山、徐晓山及至徐和仲,其琴尤工,
得心应手,趣自天成。据《宁波府志》载:尝有薛生者,能弹《乌夜啼》,号“薛乌夜”,及听诜弹此曲,乃伏拜几下,愿执弟子礼。可见徐和仲琴技之高。又《千顷堂书目》载,徐诜编有《梅雪窝删润琴谱》。
刘鸿,松江人,其先祖为宋丞相忠肃公,善弹琴,其父世贤,以琴闻名浙右,师从刘鸿习琴的有张收、陈维城、扬师道等。因张收、陈维城、扬师道皆为姑苏人,后又称其为姑苏派,追其源流则实为松江琴派分支。
张收,字用轸,姑苏人,为姑苏派之始。明初作为朱元璋的文臣谋士,也不乏善鼓琴者,如刘基、宋濂、冷谦等。
刘基,善鼓琴,据其《琴清堂诗》:“亭亭峄阳桐,斫为绿绮琴。縆之朱丝弦,弹我白雪音。虚堂夜迢迢,华月耿疏林。凤凰天上来,虬龙水中吟。曲罢起太息,舞人知此心。”可见刘基以擅弹《白雪》曲见长。又据杨抡《太古遗音》载,刘基曾作琴曲《客窗夜话》。
此外尚写有诸多与琴相关诗作,如《夜听张道士弹琴歌》、《琴歌赠刘元明》、《秋夜听冷协律弹琴分韵得夜字》等。“秋清泉籁寂,华月耿遥夜。玉琴奏瑶席,逸响发高榭,微微
风入林,稍稍泉出罅。……太音信希声,余美甘如蔗。持此涤尘心,永与筝笛谢。(《秋夜听冷协律弹琴分韵得夜字》),其将琴音喻着风声入林,泉水潺潺,细腻入微,形象地将冷谦琴艺刻划得入木三分。
宋濂,善鼓琴,能作曲。据其《飞泉操》并序:“浦阳玄麓山有飞泉,濂与郑源先生数观之,造《飞泉操》,鼓之琴,书诸崖石。其辞曰:‘飞泉兮浏浏,洗耳固非兮。谁饮我牛,覆谓我污兮。移彼上流!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忧?’”除《飞泉操》外尚作有《穹霞》、《洞林》、《哀海东》、《伤姪女》四操(25)。
冷谦,精音律、善鼓琴,洪武初为协律郎,奏诏定雅乐。编辑琴谱《太古正音》,宋濂为之序。(《千顷堂书目》)
作为世子的朱权,早年深居皇宫,其琴学必将受到文华堂琴家的影响,朱权,著有《琴阮启蒙》、《太和正音谱》、《神奇秘谱》等。《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共收琴曲六十三曲,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集。其晚年琴成就,与金陵琴学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此外活动于金陵的琴人有黄龙山、萧鸾等。黄龙山,辑有《新刊发明琴谱》(一亩地等于多少分1530年刊行)
共收琴曲二十四曲,其曲以江派见长。据《新刊发明琴谱》序载:“弋阳黄龙山寓金陵精舍谨书。”可知其曾客居金陵传其琴学。
萧鸾,辑有《杏庄太音补遗》(1557年刊行),共收琴曲七十三曲。据《杏庄太音继谱》卷一载:“金陵门人刘皤校书。”可见萧鸾曾历游吴越,也在金陵传其琴学。
萧鸾强调其琴派“徐门正传”,主张“去文以存勾踢”,“曲必有吟,意必有考”。认为“谱,载音之具,微是则无所法,在善学者以迹会神,以声致趣,求之于法内,得之于法外……,惟青于蓝者得之。” 26)其认为音乐是有声的,乐谱是无声的,音乐是流动的,乐谱是凝滞的,在琴乐上追求神、趣的完美统一。
明中叶活动于金陵的琴人以杨表正、杨抡著称。
杨表正,早年曾撰《正文对音捷要琴谱》六卷,初刻于万历元年(1573年),共收琴曲六十五曲,后增补重订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于金陵三山街富春堂刊印为《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十卷,共收琴曲一百零一曲,琴人又简称该谱为《重修正传琴谱》或《西峰琴谱》。“杨表正在万历初年强调‘正文对音’与浙派‘去文以存勾踢’对峙,并为大量
琴曲补文而且能大胆创作,有维江派于不坠之功。”(27)《重修正传琴谱》承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刊行)之风格,每曲都有旁词,“其文之粹,如金之精,如玉之润”(《福建通志》)。杨表正的琴艺“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泠然内彻也”,其琴声有“如金石相宜,丝竹并奏而听之者靡靡忘倦也”。他将无词的琴曲,配上演唱中的腔韵,并每曲附词形成“正文对音,和畅雅淡”的风格,其承宋末江派余绪,在金陵传琴、刊谱,这对金陵琴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创作的琴曲《金陵弔古》则是其将金陵视为第二故乡的最好见证。
2、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伯牙心法》)与金陵派的创立
杨抡,字文甫,又字鹤浦,江宁人,活动于明万历天启(1573-1627)年间,辑有《太古遗音》,共收琴曲三十四曲,且每曲皆有旁词。据吕兰谷《太古遗音》跋:“是谱系浙东太史余公删定,至若指法之精,则本之杨鹤州、李泗泉(有作周桐庵),杨生又能绣诸梓以广其传,杨生可谓不背本矣。”可见杨抡曾师从浙东太史余公习琴,则该谱应有师承渊源。其《伯牙心法》共收琴曲二十九曲,其中十一曲有旁词,另十八曲无旁词,可见该谱曲、词并重和《太古遗音》谱相比,略有区别,两谱约刊于明万历三七年前(约1609前),又合称《真传正宗琴谱》。
杨抡“为人敏而慎,谦逊少欲”(28),所辑之谱“海内诵习”(29)。其奏琴“俾按抑吟猱,若指诸掌。而疾徐轻重,始应之心,盖志与人同”(30)。杨抡在演奏指法上注重吟猱细节处理,吟者若指,细腻之微,猱者诸掌,苍老浑厚,吟、猱两者虽同为指于按弹得声之法,前者往来幅度较小,后者大于前者。在琴曲节奏上讲求快慢缓急,互有接应,在音声的处理上注重轻若落花流水,重似金石钟鼓。形成“参序有节,抑扬有纪,可谓得古韵之遗”(31)的风格,始创金陵派。
3、《神奇秘谱》、《重修正传琴谱》、《真传正宗琴谱》比较
(1)曲谱比较
《神奇秘谱》收63曲,有解题,纯曲谱。《重修正传琴谱》收101曲,有解题,曲谱均有旁词《真传正宗琴谱》收63曲有解题,曲谱有旁词45曲,纯曲谱欧文英文名18曲。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对《神奇秘谱》及《重修真传琴谱》的特点,采取兼收并蓄方式,使该谱形成谱、词并重两谱合一的特点。
(2)曲名比较
《真传正宗琴谱》与《神奇秘谱》相比较,有相同曲名曲22首(包括5个调意),实际曲目相同17首(《高山》、《流水》、《阳春》、《酒狂》、《梅花三弄》、《白雪》、《列子御风》、《山居吟》、《禹会涂山》、《樵歌》、《雉朝飞》、《大雅》、《八极游》、《离骚操》、《神化引》、《庄周梦蝶》、《楚歌》),相异曲目41首。
15个乱真实案例
《真传正宗琴谱》与《重修真传琴谱》相比较有相同曲名曲35首(包括5个调意),实际曲目相同30首:(《高山》、《流水》、《阳春》、《酒狂》、《思贤操》、《梅花三弄》、《客窗夜话》、《秋江晚钩》、《归去辞》、《渔樵问答》、《前赤壁赋》、《猿鹤双清》、《白雪》、《列子御风》、《神化引》、《梦蝶》、《楚歌》、《苏武思君》、《八极游》、《大雅》、《关睢》、《禹会涂山》、《樵歌》、《山居吟》、《雉朝飞》、《凤求凰》、《渔歌》、《屈原问渡》、《阳关三叠》、《离骚》)。
《真传正宗琴谱》有26曲是《重修真传琴谱》没有刊载的,它们是《復圣操》、《听琴吟》、《秋声赋》、《鹤舞洞天》、《汉宫秋月》(名称相同,段数相异有2曲)、《捣衣》、《乐极吟》、《阳关操》、《冲和吟》、《墨子悲歌》、《湘妃怨》、《释谈章》(又名《普庵咒》)、《静观吟》、《箕山秋月》、《苍梧引》、《闺怨操》、《陋室铭》
、《耕歌》(《豳风歌》)、《渭滨吟》、《塞上鸿》、《石上流泉》、《水龙吟》、《沧海龙吟》、《古神化引》、《清商调》、《飞鸣吟》。
三谱相比较完全相同曲名共计17曲,可见《神奇秘谱》对后世影响之大,后两谱可谓有一脉相承之处,而《真传正宗琴谱》收录的26曲为《神奇秘谱》及《重修真传琴谱》所没辑录的,这无疑是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前人传谱。
(3)自制曲比较
《神奇秘谱》为朱权所辑琴谱,上卷称为《太古神品》凡十六曲,中、下卷称为《霞外神品》凡四十八曲。“《太古神品》一十六曲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故无点句。”(32)《霞外神品》则是宋、元间在民间流传较广的琴曲。可见该谱为辑谱,无朱权自制曲。
网络交换机
《重修正传琴谱》为杨表正所撰辑,谱中除辑有前人及当朝流传琴曲,尚有7曲为杨表正自制曲。(《遇仙吟》、《浩浩歌》、《金陵弔古》、《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牡丹赋》)
《真传正宗琴谱》为杨抡所辑撰,谱中有一曲为杨抡所自制曲,即《秋声赋》。据《秋声赋》后解题载:“抡以徽音为乐,梓谱传世,每欲自创一曲遗后,奈难立名,今啓卷见欧公是赋,乃击节叹赏。大地之秋与吾心之秋朋相发越,借古人之文章,摅吾心之雅趣,即援琴订纂成曲,以遂素志。特付梓传之,故叙。”可见该曲为杨抡有感于欧阳修《秋声赋》而创作的琴曲。虽说这仅是杨抡唯一传世的自制曲,但足以证明杨抡除了善鼓琴,也会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