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盛玉红、王菊芳、赵天威):在重庆开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有不少,王楚元和王荣就是其中两位。记者2月份赴开县采访时,分享了他们创业过程的苦与乐。
王楚元是我们在开县工商局采访时巧遇的一位农民工企业家。34岁的他,瘦高个,一脸的朴实和憨厚,仅从外表很难看出他竟然是一家拥有三、四百名员工的企业老板。
王楚元告诉我们,他当天到工商局是想咨询有关商业贷款的事。在返乡后,王楚元去年与一位港商合资,在家乡开县大慈乡建起了一家毛纺厂,目前在扩展业务时面临一些资金困难。众所周知,纺织业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王楚元为何逆风扩展业务呢?
王楚元有自己的打算。他目前的工厂实际上是做来料加工,香港那边接国外的订单,而他们这边扮演的只是一个加工者的角,加工什么衣服,加工多少,一切得听香港那边的。去年的后几个月,虽然订单不算少,但价格却降了一大截。这样一来,王楚元在尽一切努力削减开支后,终于勉强支撑了过来。没赚到钱,但也没赔。在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下,能站稳脚跟,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不过,王楚元也从中看到了来料加工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没有订单时工人就无事可做。因此,他现在想在重庆注册自己的商标。这样,在不放弃来料加工的前提下,他们也可以生产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
要生产自己的产品,王楚元必须扩展厂房。这不,他现在急需贷款。然而,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银行方面的门槛比原来更高了,王楚元虽然有厂房可以抵押,但银行方面仍未在放款的问题上松口。
然而,虽然目前有些困难,笑起来非常爽朗的王楚元,显然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自己的企业终究会成为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人们不可能不买衣服,毛纺企业有倒闭的,就会有生存的,一个行业肯定不可能全部倒闭!”
王楚元的这种乐观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16岁就出门打工的他,曾经因年纪太小而遭老板的“嫌弃”。然而,当年的少年在经历风雨的历练后,已经练就处变不惊的本事。实际上,在回乡前,王楚元在打工地东莞已经开了一家小型纺织厂,当时雇佣的工人只有五六十人。由于他为人朴实,当他准备回乡建厂时,之前就认识的港商蔡老板愿意与他合作,两人在投资上一人一半,蔡老板负责接订单。王楚元的“开县盈进针织厂”就这样建起来了。
对于自己从打工仔摇身变成老板这一角
转换,王楚元笑着说,这两种身份的最大不同是:“以前我给人家打工的时候,我老是感觉别人给我的钱少,老板太厉害,压得太死。现在我总跟别人讲,让你自己做一下老板,你就知道老板的难处了。”
看来,从打工仔变成老板,虽然社会地位提升了,心理上也得到满足,但王楚元的难处,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但难归难,王楚元显然为自己能为老乡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挣到钱有着很强的成就感。对外出打工和在家乡就业的区别,王楚元自己体会深刻。在回乡前,他的孩子一直在外头借读,这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借读费;现在,在家里生活和办厂的花销都要低许多。
王楚元告诉我们,他的工厂中普通员工的工资大约是1300到1400元,高的能有2000多元,与他们原来在外打工能挣的钱差不了太多。当地的老乡能上王楚元工厂工作的,都不愿出去了,大慈乡也因此热闹起来。
王荣:个体商户想当“品牌代理” 3个心愿期待实现
当记者来到开县城区一家烟酒批发零售门市部时,48岁的王荣正忙着给顾客钱。这个个头不高、一脸精明的男子的经历,代表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另一种类型——开家小门店,当个体工商户。
王荣是2002年离开家乡去深圳一家木材厂打工的,由于干得不错,一年后他把老婆、儿子儿媳全都接到深圳在同一家工厂上班。王荣干活勤快,后来当上了班长,工资最高时能拿到三千四五,而他的老婆孩子一般一个月能拿一千七八。然而,到了去年6、7月,他感觉厂里情况不对了,订单逐渐减少,工人工资也随之下降,他一个月的工资降到了两千七八。到了9月份厂里大量裁员,他一家四口全都失了业,不得不回到家乡,那一天是9月8日。
一家人全都没了工作,王荣非常着急。回家几天后,他就到乡里,拿到了一张就业援助服务卡。按照卡上的信息,他又到开县就业局,打听有什么适合自己的事,最好可以自己干。在就业局的帮助下,他到县城转了一圈,看中了城中心一家准备转手的68平米的门市。当时,他身边只有五万元左右的积蓄,而这家门店的转让费近十万元。这时,当地政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小额贴息贷款帮了他大忙。在到一个相熟的公务员作担保后,王荣贷到了5万元,成功盘下了那家门店。
接着他又亲戚借了些钱进了货,一家四口全都上阵,9月底一个烟酒批发部就开了起来。刚开始他主要走零售,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收入,根本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王荣开动脑筋,做起城里多家酒店的酒水批发生意,实行薄利多销,
结果一个月下来纯收入竟然有一万多元,比他们全家在外面打工的收入还多。
尝到了甜头,王荣的干劲更大了。现在他们一家四口分工明确:他和儿媳负责站店和拉生意,儿子负责进货,老伴烧饭洗衣做好后勤工作。对于现在的状况,王荣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自己创业就不用受别人管,而且一家人在家乡生活感觉更熟悉些,对未来也有信心。谈到未来,他说准备当一些产品的代理商,请更多的员工,把自家的门店做大。同时,他还经常参加县里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一些创业经验,寻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开店并不容易。比如,有的酒店从他的店里批发了酒水,但是货款却迟迟不给,这让王荣很头
疼。不过,最让他感到为难的还是资金不足,所以他希望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额度能更大一些。另外,他还希望税收方面能有所减免,减轻农民工创业的负担。还有,他非常希望农民工返乡之后养老保险问题能得到解决。在深圳时,厂里给工人买了养老保险,但是离厂的时候退了,王荣一家都是农村人口,保险关系转不回来,当地又没有农村养老保险,这让年近半百的他很着急。
像无数坚强的返乡农民工一样,王荣正在想办法努力开创自己的未来。正因此,开县县城那家看似不起眼的酒水批发店,显得是那么不同寻常、充满希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