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名词形容词化现象
  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词类范畴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类词可转化为另一类词,或具有另一类词的某些语法功能。名词的形容词化为其中一种典型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普遍化。本文选取“副词 + 名词”“名词 + 名词”复合词两种典型结构,分析其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成因。
  名词形容词化是指在一定的交际话语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的语言现象。讨论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不免要联想到名词、形容词兼类现象。其中,名词的形容词化属于一种词类活用现象,一般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临时性活用;而兼类词则是指某些词同时具有名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语法功能,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固定化了的词类转变现象。典型的兼类与活用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但二者又密切相关,从活用到兼类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一旦某一个词的活用被频繁使用,就有可能会被广泛认同并固定下来。一旦被固定下来,那么这个词就完成了词类转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兼类词。由此可见,兼类和活用都属于词类转变,只是二者处于转变的不同阶段。本文主要研究活用意义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
  一、“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形容词化
  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语法特征时,我们一般都会说名词前边不能加副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结构用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类词结构中,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太、挺、十分、非常、特别等,其后的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类结构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日常交际、网络用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具体例句分析如下:
  他的篮球打得非常虎:句中的“虎”本是一个普通名词,本义指一种动物——“万兽之王”老虎。老虎具有凶悍、威猛、强壮的特点,并且在食物链中处于顶层,具有绝对化的优势与权威。例句中的“虎”即是借用了“老虎”所具有的特性的引申义,表达“他”在打篮球时身体素质的强壮、篮球技术的娴熟以及在球队中的统治力。此处的“虎”凸显了老虎的特征义,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
  这个人十分垃圾:“垃圾”本是一个一般名词,本义指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人们由“垃圾”的本意引申出失去价值、有不良作用或言行低级、无可救药的含义。句中的“垃圾”即是用来指“这个人”的行为非常糟糕、低级、无可救药、不可理喻,形容“这个人”非常差劲。“垃圾”凸显了“垃圾”的性质义,体现出形容词化的特点。
  做人不能太 CNN:“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其全称为“Cable News Network” 它本是一个专有名词,后因其所指称的新闻网进行了多次不实的报道,激起广大爱国人士的不满,于是人们用“做人不能太 CNN”来表达抵制虚伪和扭曲事实行为的含义。在这句话中,“CNN”不再是一个单纯具有本意的专有名词,而被赋予了虚伪、歪曲事实的含义,呈现出明显的形容词化的特征。
  小张是一个很宅的男生:句中的“宅”本身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名词,本义指“住宅”,但在类似于例句的网络流行语中,其表“处所”含义被引申为“待在处所中,不外出、不移动”。例句的含义即指小张是一个很喜欢待在家里、不爱外出的男生。例句中的“宅”凸显出了“宅”的内涵意义,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
  小王还挺林黛玉的:句中的“林黛玉”原本是一个指称人名的专有名词,本义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人物。小说中的林黛玉具有体质纤弱、多愁善感、敏感刻薄、清高孤傲的特点。例句中的“林黛玉”即用来表现上述一系列小说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用一个专有名词来表达需几个形容词共同表现出的意义,以此说明“小王”具有和“林黛玉”一样的特点,凸显了“林黛玉”这一专有名词的文化含义,具有明显的形容词化特征。 由上述例句可知,在“副
词 + 名词”的结构中(此处的副词多为程度副词),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一般用来指称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本意事物具有的某些属性或特点。
二、“名词 + 名词”复合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
复合词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结合成的词,“名词 + 名词”构成的合成名词是语法结构最简单的复合词,“是一种概念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人类产生和理解概念合成的一种认知能力”,是能够具体说明概念内容或所指对象的一种形式,如“山寨手机”“榆木脑袋”“马达臀”“糖衣炮弹”“铁娘子”等。在“名词 + 名词”这类结构中,前一个名词往往表现出形容词化的特征,在构词和表意中充当表达某类事物所具有特征的作用。具体语例分析如下:
  八卦新闻:“八卦”本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用来表示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以“―”表示阳,以“--”表示阴,根据自然万物的阴阳变化组成八种不同的卦象,称为八卦,多用来占卜。“八卦新闻”中的“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新闻,多涉及他人的隐私。“八卦”这一含义的由来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有两种:一说是粤语,在粤语中“八卦”指到处搬弄是非、喜欢饶舌;另一种说法是民国时期某些茶馆为了招揽生意,在馆外墙上按八卦形状贴放各种小道消息,“八卦”由此而来。无论源自哪种说法,不可
否认的是 “八卦”一词在现今的用法中多被形容词化了,如“八卦新闻”中的“八卦”即表现了这一“新闻”的八卦特性,小道消息的特点。
  青蛙王子:“青蛙王子”源自格林童话,主要讲一个被变成青蛙的王子在小公主的帮助下被解救出水潭并恢复王子之身的故事。童话故事中的“青蛙”是实实在在的青蛙,即一种两栖类动物。由于青蛙两只眼睛突出,身体表面疙瘩不平,外形不甚美观,后来在网络用语中多用“青蛙”来形容样貌较为丑陋的男生。结合格林的童话故事来看,“青蛙”一词在德语中还有形容比较龌龊、猥琐、没有教养、不尊重女性的男性的另一含义。《青蛙王子》中王子以青蛙的形象出现,后在小公主的帮助下恢复王子的形象,表现了男性的蜕变过程。现在多用“青蛙王子”一词形容看上去相貌平平,还未得到蜕变并展示出个人魅力的男性,由表面的概念意义指向引申为具有形容词特征的附加意义指向的词。
  山寨手机:“山寨”一词原本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也指穷地方、穷寨子、穷人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很多网络用语中,其含义被引申为盗版、不正规、克隆正牌商品的假冒产品或仿制产品。“山寨”一词的引申义用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70、80年代香港的九龙城、狮子山等穷人聚居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大量私营家庭工厂专门生产仿冒国际名牌的服饰鞋帽等产
品,当地人称此类产品为“山寨货”。后来,“山寨”一词由于“山寨手机”的热销在大陆广为流传,此后更是出现了“山寨笔记本”“山寨相机”“山寨手表”“山寨明星”等一系列“山寨 + 名词”结构的复合词。这些“名 + 名”复合词中的“山寨”出现了形容词化的特点,用来表示盗版的、仿制的、假冒某正牌产品的等含义。 由上述例子的分析可知,在“名词 + 名词”的结构中,前一个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或趋向,多用来表述这类名词所代表事物本身具备的某些性质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