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测一粒黄豆质量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动手实验,在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以及在测量之前的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较小物品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估计、讨论、小组合作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操作之前的方案设计。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仪、一个西红柿、一个西瓜、一个波罗。
学生:每一合作小组准备一大袋黄豆,一袋花生米,一台电子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估质量。
通过估计水果的质量,激发学生估计和测量的兴趣。
师: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估计水果的质量”),你能估计出这些水果的质量吗?一个西红柿大约有多重?一个西瓜呢?一个菠萝呢?谁能说说讲桌上放的这三个水果有多重呢?
1:一个西红柿大约有0.2千克。
2:一个西瓜大约有6千克,一个菠萝大约有0.8千克。
3:……
师:你们估计的准不准我们用称称一下就知道了,谁来帮老师称一称?
几个学生演示称量的过程,并验证大家估计的是否准确。
二、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出测量方案,老师不要提供现成的方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空间和一点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往前走!
[过渡]我们能用称称出上面水果的质量,那么你能称出一粒黄豆有多重吗?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子称,根据下面的要求要称一称?看哪组反应最快!
1)一大袋黄豆。
2)从袋子里拿出2包黄豆。
3)再从2包里拿出一包黄豆。
4)从一包黄豆里拿出一粒黄豆。
师:你发现了什么?一粒黄豆有没有质量?为什么现在称不出质量?
根据下面的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测量。
1.如果不换工具,还用这个称,你会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吗?
1)独立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方案。
2.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生:一粒黄豆的质量称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先称出100粒黄豆的重量,再用100粒黄豆的重量除以100就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生:也可以先称出一定重量的黄豆,再数一数有多少粒,最后用总重量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3.边交流边板书:
4.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发现:这两种方法最后一步都要用总重量去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先数再称,一个是先称再数。
6.1)你认为第一种方法中数出多少粒黄豆比较合适?
10粒行吗?(师在电子秤上演示10粒黄豆,发现称不出重量)48粒行吗?为什么?-----计算起来不方便!数100粒比较合适!
2)第二种方法先称出多少克比较合适?   
-----100克,但是100克所含的黄豆可能太多了,比较难数,称50克比较合适!
7.每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动手试一试!
8.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9.汇报交流,完善板书:
生:我们先数出100粒黄豆,称出重量为20克,用20除以100等于0.2克。
生:我们先称出50克黄豆,数了一下有250粒,用50除以250等于0.2克。
10.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案去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都可以测出一粒黄豆大约重0.2克,这个0.2克是准确值吗?-----近似值。
11.知道了一粒黄豆的质量,我们还可以测出什么?
    ----- 一袋黄豆的重量。
    ----- 一袋黄豆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根据测一粒黄豆的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熟练使用测量较小物品质量方法。
  测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1)你能估一估吗?用手掂一掂一袋花生米的重量和一袋黄豆的重量,根据一袋黄豆的重量和数量有根据的估一估这袋花生米的质量。
2)设计测量方案。
-----先数出一袋花生米的数量,再称出一袋花生米的重量,最后算一算。       
3)实验操作。
五年级数学日记4)汇报实验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了什么?
五、数学日记。
通过写日记使这节综合应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回忆。
你能把我们今天进行的“测量”写成数学日记吗?
板书设计:
课题:巧测一粒黄豆的质量
1.估质量
2.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3.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